這個“土專家”,硬是帶著大家建起了!
甘竹灘的險惡在順德老一代人家那都十分清楚,說起甘竹灘洪潮發電站的建設,有個人不得不提,他便是工程組的負責人黃國顯。
1924年9月,黃國顯出生于臺山華僑家庭,1932-1945年在臺山就讀小學、中學。短暫工作后,1946-1950年他在廣東國民大學土木工程系(1951年并入華南聯合大學,1952年并入華南工學院即今華南理工大學)讀書,1950年1月到順德參加工作,先后在容良軍管會、縣政府建設科、水利科、水利工程隊工作,1957年縣水利局成立時任副局長、工程師。
1958年他采用人們普遍認為“冒險”的做法,建成全省第一個潮水發電站——雞洲電站,此事列入《順德縣志》的大事記中。接著又在大良石湖涌建設水電站,在佛山的機械廠無法制造大尺寸的鐵水輪機的情況下,大膽設計出直徑2米的全國最大的木水輪機,為工程節約了4萬多元。甘竹灘電站的水工必須趕在汛前完成,他不顧個人安危,深入爆破現場,觀察振波與氣浪對圬工的影響,反復試驗調整,制定嚴密的方案,沖破50米范圍內爆破與圬工不能同時進行的禁區,使施工進度成倍加快,實現安全渡汛而又安全生產。
那是物質緊缺的年代,沒有材料怎么搞建設?水利安全和農田灌溉怎么辦?黃國顯最擅長的就是“冒險”,研究各種土辦法。在學習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反復試驗燒黏土和其他摻合料,并自制一臺試壓機,確定配比份量,在1956-1958年全縣所建的650座水閘中推廣使用,節約了350多噸水泥。
在甘竹灘電站建設時,木材十分緊張,黃國顯大膽提出預制施工方法,既節約了幾百方木材,又加快了進度。在1976年開展農田噴灌試驗后,由于鋼材稀缺,他反復試制無鋼筋混凝土壓力水管,使噴灌工程每畝節約鋼材80多公斤,造價從500多元下降到200多元,大大推動了全縣噴灌工程的發展。
黃國顯大膽引進先進技術,改革水利及電排設備,推動電子技術應用于水利自動控制,為提高水利管理效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他有十分嚴謹的科學態度,經常親自開展試驗,防止盲目冒進,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因此他在干部群眾中有著很高的威信。1980年他當選為順德縣副縣長,1984年當選為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順德正邁向高質量發展,老前輩黃國顯孜孜不倦求實創新,勇于擔當敢想敢干的精神,正是當今我們每一個人要學習的榜樣。
來源:順德檔案與史志
編輯:梁敏賢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