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粥吃飯看繡花,吃菜吃肉看繡娘。”這是過去流傳在順德黃連的一句話,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黃連三千住戶的心聲。說到這里,可能有朋友會心生疑惑了。你看看現在的順德,經濟在各種機器里起飛。曾經的順德人,靠一根針加上彩色絲線就能混得風生水起了?
順德廣繡用色明快、極具裝飾性
原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繡行業是黃連經濟支柱之一。黃連興辦了兩家繡花廠:黃連繡花廠和黃連繡編廠,在廠全日繡工600多人,在家兼職的有2000多人,占當時黃連人口的三分之一。而黃連的繡品,基本上都經由廣州的繡莊進行出口,產品主要銷往西班牙、德、英、美、法、日等國。黃連繡娘們不僅繡工出彩,她們還緊跟消費者喜好,挖掘新商機。外國人圣誕節喜歡給親朋好友送賀卡,繡娘們就在賀卡上繡花繡動物,繡字繡福紋;外國人有自己的特色服飾,繡娘們便在服飾上繡漂亮的圖案,讓衣服呈現全新而又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異邦客人的目光。
由于當時的工廠不僅內部人員工作,還允許外發加工,廣攬勞動力擴大自己的商品產出量,很多順德姑娘就在農閑時在家里繡花搞創收。要知道,當時繡娘們的工資可不是按月定額發放的,而是按件計算,秉承多勞多得的原則,大家在刺繡上可積極了。簡單舉個例子,一個熟手繡娘10天左右繡成一件日本和服,能收到16元的工錢。當時的物價跟現在可不一樣,大米要1毛4分錢一斤,16塊錢就可以買差不多160斤大米了。所以說,那時候家家有繡娘,繡品養活黃連一半的人口,可不是夸大的。
現在年紀比較大的長者們都會打趣說道,因為繡娘們忙著低頭繡花賺錢,漢子們就進廚房煮飯去了,漸漸地,漢子們也有了一手好廚藝。這廚師之鄉,繡娘也有一些功勞。實際上,家里如果能娶到在繡花廠工作的繡娘,對于當時的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在繡花廠工作的繡娘都不用下田農作,皮膚白白凈凈,手腳也纖細,與長期在田間參與農事的姑娘比,自然是更加討人喜歡。這些繡花廠里的姑娘們可是許多漢子的“夢中情人”,每天下班的時候,都會有許多男子在繡花廠門外看繡娘,這一來二去,也成就了不少好姻緣。
昔日,黃連的繡娘們憑借自己的巧手創造財富,收獲愛情,生活得無比充實。哪怕是到了今天,黃連廣繡仍是享有名聲,精美的手工繡品在市場上依然物稀價高。近年來,勒流街道也與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代表性粵繡(廣繡)傳承人曾劍琴、曾劍侖、蔡少珍等廣繡大師們一起合力,開展創立工坊、學校特色課程等多種方式為廣繡傳承尋找新的道路。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也被廣繡的魅力所吸引,加入到廣繡創作之中。
黃連廣繡的過去輝煌無比,現在雖風雨撲面卻仍有綿綿生機,而它的未來值得我們共同期待和參與!
編輯 :梁敏賢
內容 :綜合整理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