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昨日(1月24日),記者來到曾經被倫教人稱為“臭水溝”的龍田涌,經過20天的治理,這一條長達2.4公里的臭水河原本清麗的面貌開始漸恢復,以往那一面“黑鏡子”開始變得清亮起來。
倫教龍田涌南北走向起接良仁涌,止接倫教大涌,河涌彎道多且窄,是名副其實的“雞腸涌”。該涌在工業污水與生活污水的雙重污染下,已經喪失了河涌本身的自凈能力,水體又黑又臭,被居民稱為“臭水溝”。據治污工程的總工程師萬自平介紹,由于涌底產生厭氧菌,硫化氫、甲烷、氨氮等氣體,導致河涌又黑又臭。
如今經過20天的治理,河水已泛著淡淡的綠色,帶有些透明感,以往居民所熟悉的臭味幾乎聞不到了。兩位清潔師父正在打撈水面上的垃圾。“以前的水很臭很黑的,水面上到處都漂著垃圾,味道很難聞。”清潔師父告訴記者,現在的龍田涌臭味已大大減少,且水也開始逐漸變清,如今,河里還養起了小魚來。
據了解,龍田涌的治理主要是采用生物制劑的技術對河涌進行治理。通過對河內的污泥進行處理,然后植入生物制劑,利用抽微生物降解河內的有機物等。萬自平介紹,處理過程首先是用底泥活化酶給河涌除黑除臭,利用生物分解有機物的原理,通過生物藥劑清潔河涌淤泥。
“處理完河底的污泥,就會在水里投放生物菌,這些生物菌會就對河內有機物進行降解,達到清潔作用。”據了解,龍田涌近日進行了第二次的生物菌種投放,并且對上游段做第二次的河涌底泥活化。治理的最后一步,是對水體的修復與維護,通過在河內投入魚類、藻類等生物,在河內形成生物鏈,對水體的進行恢復與維護。
倫教龍田涌,是順德區生態示范涌整治工程之一,從2009年至2010年,順德區環境運輸和城市管理局分別在勒流沖鶴、杏壇光華涌開展河涌整治試點,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后,推進倫教龍田涌、龍江西溪世埠、杏壇逢簡和南朗四條“生態示范涌”工程,提高我區農村污水處理和內河涌的整治標準。目前,龍田涌、西溪世埠涌工程正在施工,逢簡、南朗工程或將年后開工。
□梁雯雯 通訊員 余靜儀(編輯:柱子)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