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教民生實事面對面”首場活動走進新塘村
“這個廣場在倫教不是最好看的,但它是最有故事的。”“傳承龍舟文化首先要有好的河涌。”“美麗文明村居建設要有情懷、有鄉愁。”昨日(12月24日)上午,由倫教街道辦事處、順德城市網聯合主辦的“倫教民生實事面對面”首場活動走進新塘村。當天,專家學者、民意代表、部門代表以“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為主題,展開“頭腦風暴”,為建設“幸福新塘”積極“拍磚灌水”。
“曬家底”亮思路,讓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看得見摸得著
新塘村位于倫教的西南邊,上個世紀60年代從羊額村獨立劃分出來。該村黨委書記鄧永洪坦言,新塘村基礎比較薄弱,特色不明顯,走出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子,任重道遠。實際上,近年來,倫教街道、新塘村也在不斷加大投入,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興建村內各項公共設施,比如文化廣場、籃球場、足球場、文化娛樂室等。通過開展一個又一個的村居文體品牌活動,豐富村民生活,樹立新塘村的文化品牌,增強村民的歸屬感。
2017年,新塘村被納入全區首批美麗文明示范村居,由此開啟了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和服務優的建設之路。鄧永洪表示,要以建設宜居住、宜休閑、宜觀光、宜旅游的新塘為目標,讓美麗文明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事兒”。
專家、代表參觀村史館
當天,各專家、民意代表等首先參觀了新塘村的會龍堂、社區學堂、村史館、文化廣場、文化大樓等,了解該村美麗文明村居項目建設情況。據介紹,會龍堂由舊廠房改造而成,主要用于存放龍船、羅傘、鑼鼓及龍船用品等,也展出龍舟文化歷史資料,用作龍舟文化的展覽。而正在改造中的村史館,以歷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風情、鄉賢名人、特色成就等為重點,通過文字、圖片、實物、文物、視頻等多種形式,還原歷史記憶。從垃圾堆放區和菜地“華麗變身”的文化廣場,已成為村中各種大小賽事的聚集地,尤其是一年一度的“超力杯”籃球賽,十分火爆。而新建的文化大樓,有望最快明年年底投入使用,成為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在參觀過程中,仿佛有一張已經繪好的藍圖,讓鄧永洪“如數家珍”般介紹了起來。他表示,希望借助美麗文明村居建設這個契機,做好定位、充實內涵,推進更多民生實事,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也希望通過主動把想法“亮出來”,充分和各位專家、民意代表交流碰撞,吸取更多的干貨。
專家、代表參觀新塘村文化廣場
各專家代表用心用力“拍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當天,各位專家代表、民意代表就新塘村美麗文明村居建設展開了“頭腦風暴”,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知名時事評論員、原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
傳承龍舟文化首先要有好的河涌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美麗文明村居建設和鄉村振興一脈相承,是在政府重視、有產業、有人氣的基礎上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治理格局。對此他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新塘村的人居環境改不改?怎么改?要多聽聽村民意見;二是傳承龍舟文化要有好的河涌,水不靚,沒有人喜歡去劃龍舟。此外,新塘村水系發達,要發動村民廣泛參與,一起治理河涌,提升一河兩岸的環境。
■佛山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委員、順德龍舟文化傳承協會副會長、倫教決咨委委員胡鍵
龍舟文化傳承要抓準突破點
龍舟文化是珠三角地區最有代表性的村居文化,順德的龍舟隊代表國家拿了很多獎牌。新塘村有大會涌這一嶺南水鄉的基本元素,可以采取龍舟體驗、龍舟進學校的方式,或者和相關企業開展龍舟夏令營,讓龍舟文化的傳承從娃娃抓起。
美麗文明村居建設要有情懷、有鄉愁
舉辦一場本土企業龍舟友誼賽,把村委會、企業、外來務工人員聯動起來,從小數參與到多數參與,從本土企業到吸引周邊企業。“學生村”的各種興趣班不能僅僅停留在孩子的培訓和教育上,還可以辦展覽、舉行比賽,通過小手拉大手,讓參與面更廣,參與度更深。
建設村級民俗博物館
向村民征集舊票據、舊照片、舊生活器具等進行展示,這些東西放在家里就是破爛的東西,放到民俗博物館就有看頭。新塘作為革命老區,可以挖掘一些老兵在部隊上的老照片,增強村民的榮譽感。村史也要體現村里優秀的企業,增強他們的榮譽感,既是和改革開放四十年改革成果結合起來,又把企業融入村史建設中。
文化廣場的故事要人人皆知
把垃圾填埋場和菜地建設成文化廣場,體現了新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在廣場豎起一塊碑,把這樣生動的故事傳達給每一位來廣場的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做一些雕塑,把新塘的精神和文化凸出,留下美學的元素。此外,文化樓的立面要體現鄉村文化,不要裝修得太現代,加入祠堂建筑、鑊耳屋等元素,凸顯順德鄉村味道。
座談會現場充分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北滘決咨委主任委員、《順商論道·鄉村振興》策劃人王維
統一意見要有規則和辦法
順德的鄉村從空中看很漂亮,因為俯瞰看到的是大地的美景;順德的鄉村從地面看都不好看,因為看到的都是細節。大家很羨慕歐洲、日本的鄉村,他們的鄉村最大的亮點就是每一個地方的小細節都很美,我們現在所處的村子看不到美感,設施隨意,沒有整體的規劃,新塘的建設要注重細節的完善。
新塘村以文化為抓手,以活動為載體,連接村民感情,營造和諧美好的氛圍,把大家團聚起來。村里要做一件事,各種各樣的聲音太多,要有一套規則和辦法把大家的聲音統一起來。而這些文化活動有利于推動做好一件事。
■嶺南鄉村建設研究院副院長、順德榕樹頭基金會理事陳碧云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人的振興
文化振興的時代,我們要尋回傳統并帶到未來。“青田范式”是中國鄉村文明的復興路徑,為什么是青田?杏壇青田在傳統上有很大優勢,具備了完整的中國鄉村文明的線索。新塘有多少滿足鄉村振興的條件?關于新塘,我覺得在“人與圣賢”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保育社學,重視青少年的培訓;讓人印象很深的是人與人的關系,鄰里互助,敬老愛幼;人與環境,水是嶺南鄉村的靈魂,比如新塘大會涌納入桂畔海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就是一個好的開始。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人的振興,這是我看到最興奮的事情,比如新一代的鄉賢支持和關注新塘的發展,本土人愿意做鄉村振興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負責人、順德區農村綜合改革咨詢委員會委員黃釗文
注重科學規劃。污水處理站采取沿河布管,一定要注意在具有落差的地方選址,加強論證。一河兩岸改造以什么形式提升,提升是否涉及概念提煉,這些都要融合在一起進行策劃包裝。
注重社區共建。村史館和文化樓,村委會不要拍腦袋怎么建就怎么建,一定要發動村民積極參與,特別是村史館,村民的回憶、收集的物件,發動村民充分參與建設;文化樓的功能定位征集村民建議,以他們需求出發,我們建設的東西不會成為擺設,切合需求,參與進來,融進來。鄉村振興工作,最難的是做好了沒兩年就恢復原樣。怎樣提升村民歸屬感?依靠社工組織做一些社區營造工作;此外,黨員干部發揮帶頭的作用,比如哪里有堆放,黨員干部優先清理,房前屋后搞好,氛圍才容易起來,慢慢提升村民歸屬感和認同感。
找準定位。現在很多項目想到一個建一個,缺乏頂層設計,打造一個怎樣的新塘,文化新塘還是活力新塘,接下來新塘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開展。打造怎樣的新塘,一定要讓村民知道,才會得到擁護和支持。如社區大學建設,要注意大學的功能,不要變成老人打牌、消遣的地方,可以做成傳揚傳統技藝的地方,慢慢形成文化產業;龍舟文化傳承新塘起步晚,一定要找準特色,新塘龍舟的精氣神是什么,怎樣支撐會龍堂?
重視村企結對共建。新塘是工業立村,有非常多的企業,通過村企結對,撬動社會資金投入,這是財力資源。新塘有社區大學,可以整合企業的資源,邀請技術人員做一些科普性講座,深挖企業的智力資源。
■倫教民意代表梁健棋
開展社區營造項目,促進人和村的共融
新塘村可以通過引入社工機構購買服務,開展社區營造項目,通過項目發展村中文化,促進村民參與社區活動,做到人和村的共融。組織親子義工隊參與到項目,通過開展項目,展示新塘的文化,如龍舟、學生村等,加深村民對本村特色的認識,促進學習當地的文化,發展文化。無論村怎么建設,村民作為主體參與進來,參與決策,參與建設。
“今天聽了大家的發言,對我們今后開展工作很有啟發,我們也有恒心和信心做好這項工作。新塘再出發,永不止步。”鄧永洪如是說。
民生實事花大力氣,鄉村振興提速增效
事實上,對于民生實事的推進,倫教是花大力氣的,毫不含糊的。從2008年起,在財政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倫教街道每年仍然安排1500萬元資金,支持10個村(社區)開展民生福利工程建設。今年6月,倫教街道召開“黨心為民心”鄉村振興競爭項目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每年末根據財力情況安排來年村級民生項目建設資金,原則上每年對每個村級民生項目扶持金額約100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倫教街道財政今年還專門安排美麗文明村居以及個別村居重點扶持項目建設補助資金約8000萬元。
倫教街道黨工委書記盧德全曾表示,采取競爭性分配方式,不再像過去“撒胡椒粉”面面俱到的模式,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對村民生活影響大、對村居改貌效果明顯的民生項目上,做出精品,樹立標桿。同時,以點帶面充分調動鄉村振興促進會企業家、社會賢達支持鄉村振興、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文寧 鐘柳梅 姚易)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