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70年代初,當中國廣大農民還未解決溫飽時,在珠江三角洲順德縣的僑鄉沙滘,已有一群農民率先拿起被人成為奢侈品的照相機,拍攝當地的...詳細>>
近年來,我鎮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大量的送文化下鄉、送電影下鄉、送戲下鄉等的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和娛...詳細>>
離弦競發 樂從彩龍 龍舟賽是順德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過去,由于順德河涌水道縱橫交錯,以農業耕種、種植業、飼養塘魚為主,順德農民習慣了開...詳細>>
扶風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1561年)。相傳當時一位擔任布政司的羅姓官員有一女嫁給良村涌源坊一青年為妻。她去夫家時必經一條橫跨馬家河涌的小...詳細>>
福善堂位于順德樂從鎮騰沖村,原為關帝廟。始建于清代,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修。坐東向西,分左、中、右三路,總面闊20米,深二進18米,硬...詳細>>
馬姓回甦井在順德樂從鎮水藤管理區三多里。元代時,提督馬良佐由新會遷居于此,其孫馬驄鑿此井飲用。 三多里舊稱提督里,今附近還住有馬姓人...詳細>>
順德區在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樂從鎮大墩村發現一面建于民國初期的石砌墻,俗稱石磡。 大墩村同安小河自東向南流,由大墩市場至梁氏家廟...詳細>>
位于樂從騰沖。清末民初旅居南非的劉蔭興建。該樓房坐北向南,寬10米,深15米,為二層樓房式建筑。外墻為水磨青磚,石框窗戶嵌有彩色玻璃,窗...詳細>>
更樓建于民國十四至十五年(19251926年)。分東南西北中五座,磚石構筑。是鄉民為防御盜賊而設。環村有護村河,更樓建于河畔,一旦發現盜賊,...詳細>>
位于順德區樂從良村村涌口南,建于清道光28年,該水閘用長條花崗巖石構筑而成,閘正面有石刻七鄉蟠龍閘五字。南北向橫跨河道,跨度長40米,閘...詳細>>
記者近日從樂從鎮政府了解到,圍繞道路建設進行的征地拆遷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目前已經簽訂了多項重要征地補償協議。 據了解,今年樂從的征...詳細>>
沙滘小學 為了適應樂從鎮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快促進改造薄弱學校,提高辦學效益,經樂從鎮和順德區教育局同意,以集約辦學的形式,新建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