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順德區委政法委、順德區司法局、順德區委全面依法治區辦、順德城市網主辦的2018年“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之“順德公共法律服務在身邊”體驗采風活動舉行,由區黨代表、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區決咨委委員、市民網友組成的采風團,通過實地走訪和座談的方式,深入了解順德公共法律服務。
當日,順德區司法局局長葉翠青、順德區司法局副局長章東波參加了活動。葉翠青表示,這次體驗采風活動,是政法委(司法局)首次面向社會公眾的開放體驗活動,目的是主動揭下政法、司法行政工作在外界看來的“神秘面紗”,敞開心扉,全面展示區司法行政工作成效,進一步增強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認知度,推動司法行政工作更加深入民心,推動公共法律服務惠及更多群眾。【詳情】
基地坐落于李偉強職業技術學校,擯棄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做法,創新形式,寓教于樂,創作了一個具有順德特色的卡通法治人物“德仔”,以他的出生、成長、成年這三個階段(0到30歲)作為主線,選取當中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用“說故事”的形式,通過文字和圖片,以及觸屏電腦、毒品焚燒爐、電子答題系統等多個電子化設備,把與公民成長、學習、工作等息息相關的道德準則、法律法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公園位于德勝廣場的西側,突出順德法治文化特色,在顯著位置設置法治文化主題公園標識,采用白色背景紅色字體,凸顯法律的神圣。公園設有LED大屏幕2個,法治文化游戲設施2處,法律格言石書12本,法治典故展示牌8個,法律銘石10塊,“12348”長椅8個,法治文化石雕6個,使群眾在休閑娛樂、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公園還設有法治文化長廊,總長55米,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掃黑除惡、公共法律服務等法律法規的宣傳,保證普法宣傳與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同頻共振,與群眾學習生活緊密相連。
區社區矯正中心于今年建成,社區服刑人員按時到區司法局報到,接受司法局的監管,每月參加法律常識等教育學習活動和社區服務各不少于8小時,嚴禁離開佛山市范圍。這些輕微犯錯的人可以在自己所生活和熟悉的地方接受法律的判決。而這種“懲罰”,遠遠不同于一般的服刑,更具有教育的意味。讓這些輕微犯錯的人能夠參與社區服務,接受法律常識等教育學習活動,在社區服務的過程中,和身邊的人建立聯系,感受到社會的愛與溫暖,去理解、接受、重新融入社會。
中心占地91平方米,劃分為服務區、辦公區和等候區等區域。服務區主要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業務指引,解答相關咨詢,協助申辦公證、司法鑒定業務,受理人民調解申請、提供法律援助等業務。辦公區用于與群眾深入討論案件,開展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成后,實現了司法行政內部的工作銜接和資源整合,為群眾提供“窗口化、綜合性、一站式”服務,有效滿足了群眾對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今年以來共解答群眾法律咨詢2640宗,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921宗,調解矛盾2168件。
順德公證處設有本部和大良舊城區、勒流、北滘三個分點,近年來努力提供專業、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今年5月份,順德公證處將前臺窗口由開放式改為封閉式,辦證溝通更順暢,效率更高,隱私保護更好,群眾紛紛點贊。公證處還成立了外出辦證服務組,為老弱病殘的群眾上門辦理公證300多件,為個人和企業外出辦理保全證據公證400多件。公證處還到公證需求大的企業進行調研,建立聯絡人制度,企業咨詢、辦理公證更便捷,維權更高效。2018年辦理各類案件5萬多件,公證收費收入2100多萬。辦證量和收費均占佛山地區的50%以上,公證服務受到社會群眾的廣泛好評,收到錦旗3面,感謝信4封。
目前,全區初步建成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法律援助服務網絡,形成了“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全區設立了順德區法律援助處,在區行政服務中心一樓設立了法律援助服務大廳。在區婦聯、區殘聯、區總工會、區看守所、區人民法院均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依托10個鎮(街)司法所,設立了10個鎮(街)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在全區所有基層村(居),均設立了法律援助聯系點,聘請了法律援助聯絡員。2018年,區法律援助處切實發揮法律援助職能作用,積極維護廣大受援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較好成效。據統計,2018年1至11月,全區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798宗,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5505人次。
順德區大良街道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擯棄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做法,把與公民成長、學習、工作等息息相關的道德準則、法律法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創新形式,寓教于樂。此外,順德區還通過舉辦“村居普法超市”課件大賽、建立順德區“以案釋法”案例庫、開啟百名律師千場“以案釋法”報告會、成立全市第一個普法社會組織“弘德法律服務中心”、推出“普法超市”和“青春課堂法治啟航”兩個普法創新項目等形式,撬動社會資源廣泛參與普法宣傳,將“政府事”拓展為“社會事”,助力村居、企業、學校普法工作開展,推動群眾樹立法治意識。
2018年6月順德區財政投入投入82萬元經費,依托順德區黨群教育基地,按省級標準建成順德區法治文化主題公園,通過黨建統領,法治、德治協同,著力加強全民普法宣傳,著力培育法治文化亮點,打造法治文化品牌,豐富不同群體學法需求。深入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把憲法宣傳擺在首要位置,著力宣傳公民基本權利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法律法規,著力宣傳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法治理念。目前順德區共有市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1個,區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2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1個,鎮街法治文化公園、廣場、長廊50個。
順德區通過完善區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立足“法律事務咨詢、矛盾糾紛化解、困難群眾維權、法律服務指引和提供”的功能定位,集成各類法律服務項目,律師、人民調解等優質資源進駐,面向社會提供豐富的法律資源。完成區級司法行政外觀標識內務規范建設,加強督導鎮街、村(居)兩級規范化建設工作,不斷擴大司法行政社會影響力,為順德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年來,順德區認真落實“廣東法律服務網”三大平臺區級工作職責,完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構建“線上30秒、線下30分”公共法律服務圈。
作為市民,法律服務最看重的是方便、高效,希望有關對外服務單位想方設法簡化一些程序流程,加快互聯網辦公建設,加強與部門、居村的溝通,讓居民少走路。【詳情】
在順德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順德區法治文化主題公園的基礎上,普法擴展到人流量較多的醫療機構,打造類似的普法基地或宣傳專欄,進行普法宣傳教育,有效增強醫務人員處理醫院工作的法律意識,提高依法辦事能力。【詳情】
本人感受最深的是順德公證處專門將原開放的辦公場地改建成每個獨立的業務辦理接待室,既減低辦理業務過程中外界的干擾、提高了辦事的效率,又保障了前來辦事群眾的個人隱私【詳情】
對法治宣傳進校園,建議可以更多地擴大到順德區各中、小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有圖書館或閱覽室場地的,可以開辟“法治一角”進行無縫對接,并增加對校園“霸凌”的相關法治教育內容。【詳情】
只要不是死刑,犯人終歸要回到社會,而法律最大的意義其中一個,就是讓這些犯了錯的人回到社會的過程中能夠適應社會,不再違法犯罪,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么,法律就將會失去它最大的意義和價值。【詳情】
順德可以考慮在十鎮街設立無人律所,實行24小時服務,“坐鎮”的是一臺機器,點擊我要咨詢,刷身份證快速登錄,選擇要咨詢的問題類型,下單通知律師,就能和在線律師進行視頻連接,用時短,而且可以快速提供服務。【詳情】
社會穩定和諧離不開便捷的申訴渠道和司法的人文關懷,順德的“公共法律服務”可以利用增派人手、重心下移到村居廠企進行網格化管理,讓小摩擦在底層消除,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渠道解決糾紛,避免小事復雜化。【詳情】
每次帶小孩去圖書館和博物館,都沒有經過順德區法治文化主題公園,這次采風活動讓我發現了這個好地方,以后可以帶小孩來這里通過玩樂休閑的形式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詳情】
今天看了社區矯正中心非常有感觸,在法的威嚴下有人文關懷。我在學校管德育工作,法治教育對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程,部分中職學生法治意識淡薄,難以避免出現違紀違法行為。社區服刑人員可以成為法治教育的傳播者和教育者,對學生進行警醒教育。
公共法律服務既要針對民眾現實需求,還要以服務增強民眾法律意識,讓法律成為其內在需求和行為準則。順德區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務方面做了大量扎實的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曉度,有利于公共法律服務惠及更多市民。
1、區委政法委多形式、多渠道的法治建設工作應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并受熏陶;2、對于法治文化主題公園,除了必要的對外宣傳,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參觀學習,如學校組織學生去參觀作為一節法治課;如企業組織員工去參觀作為一節培訓課;3、針對社區法治宣傳活動,老百姓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希望對于“律師進村居工作”,司法行政部門能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讓法治宣傳活動能開展得更有聲有色,老百姓更樂意參與,法治宣傳活動更有成效。
近年來,順德司法行政部門做了很多服務工作,如成立全市第一個普法社會組織“弘德法律服務中心”,面向村居、社區和學校開展公益性普法活動。法治社會的建設不是靠一個部門的力量,也不僅僅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實現,需要我們將法治的觀念植入一代代人的腦中,我們可以從娃娃抓起,通過生動有趣的普法親子活動,既讓孩子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又能通過孩子影響成年人,實現全社會都能遵紀守法、人人都能幸福和諧生活的新局面。
希望能多建立一些普法教育基地,同時充分利用好現有基地,可組織學生和群眾到基地去,懂法則更好守法,也是一種預防犯罪。公共法律服務方面多宣傳,讓有需要的群眾能享受到這種服務。普法教育加強案例講解,點評違反了什么法律,會如何判刑等,讓普法教育摸得到,看得見,容易理解和記住。
這次采風體驗活動讓我深入了解居民開始接受的法治教育、社區矯正到法律援助,區司法局做了很多很細的工作。順德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村居聘請法律顧問,但居民對法律的需求很大,法律顧問由于時間,精力有限,并不能完全滿足居民的需求,希望政府加大社區、村居的公共法律服務力度。
以前總覺得法律是一個偶發性的低頻需求,不過如今隨著社會制度越來越完善,很多以前不清晰的法則也逐漸在起到社會規范作用,比如高鐵霸座和公交干擾司機等,相信中國還是有很多群體不清晰這也犯法,還是依然我行我素堅守著自我的行為習慣,所以守法是居民自己的,但是普法卻是司法機關的,希望看到更多人性化的普法工作。
通過這次采風活動,零距離體驗順德司法系統在社會公共法律服務方面所做的工作,給我很大感觸,從事前教育引導、事中的法律援助、事后的社區矯正……一個社會的穩定和諧離不開法律的約束,離不開司法部門的宣傳教育、離不開便捷的申訴渠道和司法的人文關懷,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公共法律服務的受益者和傳播者。
順德家園APP
順德城市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