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庇護工場該維持傳統的方式運作,還是要走市場化獲得更強大的生存能力?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王卉林)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這輩子不僅可以自我養活,還能獲得這樣的榮耀。”近期獲得廣東省2013年殘疾人藝術品大賽一等獎的銀華,屆時還將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比賽。而在此之前,這一切都是他不敢想象的。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平臺給了他機會更好的融入社會,這就是順德目前正在推動的殘疾人庇護工場。
殘疾人庇護工場是什么?順德城市網記者嘗試在網上搜索對于庇護工場的定義,網上對此的文字解說為:庇護工場是為就業能力不足,無法進入競爭性就業市場的身心障礙者提供庇護性就業服務的場所。
關于殘疾人庇護工場,外界對其的理解并不太多。2011年,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的掛牌運作,順德才有了首家專門性的殘疾人庇護工場。至此,順德人才有了“殘疾人庇護工場”這一概念。隨后,杏壇、北滘、龍江、陳村4個鎮街也先后建設殘疾人庇護場所,對殘疾人進行康復治療和技能培訓。
殘疾人庇護場所的設置與當前順德殘疾人的生存現狀有著直接的關系。據順德區殘聯統計,目前,順德在冊登記的殘疾人數將近6.5萬人,其中,嚴重的一、二級殘疾分別為2000多人,三、四級人數分別為4500人左右,而未定級的殘疾人數為50206人。已經取得殘疾證的有1.8萬人,而這些殘疾人當中,有相關一部分是缺乏就業能力的。
自2011年起,順德開始關注殘疾人就業問題,于是有了殘疾人庇護場所的出現。然而,經過近兩年的運營,無論是“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運營模式,還民間自發營運的殘疾庇護場所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發展瓶頸。
☆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
運營模式
政府購買服務,殘障人士找到好歸宿
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是最早關注這一部分殘疾人士的。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負責人曾偉祥也較早關注殘疾人就業的人。他早期曾在容桂仁愛園里工作,仁愛園的“陽光之家”是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的前身。
2011年,在香港伍威權基金和容桂街道的支持下,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正式掛牌運作,接收了50多位容桂籍的殘疾人士,為殘疾人提供過渡性的康復及就業培訓。庇護工場里,學員們不僅可以接受社工的培訓,還會學習一些手藝,比如制作假花、印刷、裁縫等。曾偉祥表示,手藝相對好些的學員,一個月可以拿到不少于1000元的薪酬。
對于殘疾人而言,在庇護工場不僅可以掙到錢,最關鍵的是,這就是一個殘疾人的圈子,他們在這里沒有社會的壓力,更多的是一種安全感。為此,很多學員都不愿意離開庇護工場。據了解,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運營2年多時間,到社會上就業的學員只有一小部分。
“一部分學員不愿意離開,那就意味著,新學員就沒辦法進來。”曾偉祥表示,目前,由于工場的場地以及資金有限,只能限額接收殘疾人,由于庇護工場學員流動性小,能夠享受服務的殘疾人也只能是一小部分。“現在還有一部分的殘疾人想排隊進來,但是名額都很緊張。”
曾偉祥表示,按照當前順德殘疾人庇護場所的容量,根本滿足不了需求。對此曾偉祥的說法,龍江、杏壇等幾家殘疾人庇護機構的負責人也曾表達過同樣的觀點。
發展困境
僧多粥少,寄望辦社會企業擴大服務
事實上,作為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的負責人,曾偉祥曾經想過如果可以擴建工場,或許容納的殘疾人會多些。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擴建顯然是不現實的。“工場周邊都沒有地,政府也不會輕易擴建的。”曾偉祥清楚這一情況,那怎樣才能夠讓更多殘疾人有就業機會?
曾偉祥的思考結果是:辦社會企業。
就在今年的11月6日,容桂伍威權庇護工場的第一家社會企業容桂共融藝術廣告策劃有限公司正式開業。該公司主要有三大塊的培訓項目:一是廣告沖印業務。伍威權庇護工場將會培訓學員掌握基本的廣告設備的使用辦法,并以此項目來營運增加收入。另外,該公司還會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將庇護工場學員制作的手工藝品進行銷售。第三大項目是開展婚慶策劃和活動策劃,以此來調動庇護工場學員的綜合力能,同時提高庇護工場的效益。
曾偉祥告訴記者,之所以開設社會企業,一方面是希望通過項目來提高效益,支持工場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開辦社會企業,能夠為工場騰出更多空位,讓更多的殘疾人可以享受服務,實現就業。曾偉祥還透露,除了策劃公司外,工場還開了一個小餅店,接下來,他還會開設一個洗車場。
對于曾偉祥的想法,有人提出質疑:庇護工場開社會企業,那殘疾人成了勞工?庇護工場成了謀利的地方?對于外界的質疑,曾偉祥仍然堅持去嘗試。“其實我只要維持好庇護工場能夠正常運作就足夠了,不用花功夫去開辦社會企業,但是這樣的話,庇護工場的名額永遠只有50個,學員的發展空間也很難有提升,所以,我愿意嘗試一些新的方式,將庇護工場的影響進行延伸。”
曾偉祥希望可以通過開辦社會企業來反哺庇護工場的營運。為此,他設定,容桂共融藝術廣告策劃有限公司計劃從盈利的第一個季度起,每季度進行一次結算。并明確將利潤的50%用于該公司自身發展,30%用于支持伍威權庇護工場進行職業培訓及藝術類項目開展。另外有20%則用于推動容桂殘疾人事業發展。
對于庇護工場的發展,順德很早之前就有業界人士呼吁,讓其走市場化之路。對此,曾偉祥也認同這一思路,他認為庇護工場生存并不難,畢竟政府購買服務,但要生存得好就很難,這就要求庇護工場必須有生存得好的能力。
☆龍江淳愛康園工療中心
運營模式
自發組助殘就業,三大項目容納34人
相對于容桂庇護工場的“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由順德本土熱心人士自發組建的龍江淳愛康園工療中心(簡稱“中心”)的經營就困難多了。龍江淳愛康園工療中心副總干事陳國榮介紹到,中心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場地,龍江本土熱心人士出資建成。在運營過程中,除了依賴社會熱心人士的幫扶之外就是自負盈虧了。
據了解,中心自2012年12月成立至今,已經有陽光庇護工場、陽光菜園計劃、陽光洗車服務三大項目,共容納了34位殘障人士。其中,陽光庇護工場接收殘障人士20人,另外兩個項目分別為10人和4人。殘障人士的收入主要是由政府發送的每天20元的補助和計件收入組成,正常情況,每位殘障人士每個月可獲得600元左右的收入。
除了進行簡單手工制品加工的庇護工場之外,其中,“陽光菜園計劃”可算具有特色的亮點項目。“如今陽光菜園共有6名技術人員,10名殘障人士及4名中年人,在約10畝的菜地進行生態蔬菜培植。”陳國榮告訴記者,和市場上出售的蔬菜不同的是,項目所使用的材料均是純生態的,不加殺蟲劑。當初成立此項目,是考慮到不僅能夠讓殘障人士一展所長,還可以讓市民吃到放心安全的蔬菜。
發展困境
社會認同度不高,項目推行困難重重
沒有“政府購買服務”的福利,中心的生存必須得靠市場收益來維持。由此不難看出,中心的三大項目都與市場掛鉤,但真正實現“市場化”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會認同不高是首要困難!”陳國榮較為沮喪的說到,庇護工場的項目已經停了近2個星期了,主要是拿不到訂單。“由于殘疾人手腳比較慢、技術不夠嫻熟,很多企業并不太愿意和我們合作,以致于貨源一直不太穩定。”
不僅是庇護工場,陽光菜園及陽光洗車也遭遇了同樣的待遇。“由于我們采用的是原生態的培植方式,蔬菜的生長過程會稍長一些,而且長出的蔬菜可能不如市場上的漂亮,所以市民購買的熱情并不高。”除了蔬菜樣子丑一點之外,讓陳國榮倍感無奈的是,很多市民得知是殘疾人種植的還是心存顧忌,不太愿意購買。
而洗車項目,暫時也只是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在光顧,很多市民還是擔心殘障人士會刮花或者對他們的車造成其他損害,以致于業務很難開展。“其實,他們都是經過培訓的,而且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工種,我們都是根據他們的情況安排的。”
陳國榮很希望市民能夠改變這種觀念,從心里去認識并認同殘障人士的勞動。只有社會認同度高了,才能真正的實現“市場化”,而這方面的意識宣導還需要社會共同努力。“目前,我們也在積極與企業溝通,希望能夠盡快拿到訂單。”
☆陳村掐絲琺瑯工藝畫項目
經營模式
“企業化”運營,殘障人士也是股東
相對于前兩種“救助補償”式的思維,陳村掐絲琺瑯工藝畫項目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殘疾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救助,而是有尊嚴的生活的在這個社會上。”一直堅信此理念的吳崇文,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在辦“庇護工場”,而是社會創新助殘項目。“活了40多年從來沒有笑過,除了抽煙不關注任何事情,而如今他不僅開始關注周圍的事物,還能同家人津津樂道分享工作的趣事。”陳村掐絲琺瑯工藝畫項目負責人吳崇文講訴了一位50歲男人的故事,他告訴記者教會殘障人士一技之長、生存之本才是最重要的,“殘疾人同樣需要平等參與社會競爭的機會。”
而陳村掐絲琺瑯工藝畫項目正是這樣的一個項目,“目前,我們算是獨立運營的公司,但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們不單純注重社會效益,更是注重幫扶殘障人士。”吳崇文給記者介紹到,目前正在體驗式培訓的人員共30人左右。其中,第一批培訓的9名成員,已經有6名開始正式就業。“殘障人士相對于正常人來說,雖然存在文化水平不高、身體方面的缺陷,但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比正常人更專注、更珍惜機會。”
正是如此,吳崇文在待遇收入方面并不把他們異于普通正常人,“他們的工資為1300元底薪,加上購買社保及公司福利,若是作品獲獎或是銷售好的話將有另外的獎金。”除此之外,還包吃中餐。更誘人的是,表現優秀的學員還能成為項目股東之一。“采用這種入股的方式,一方面幫助殘障人士樹立信心,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更有責任感、更自覺主動的學習求上進。”
吳崇文說有時候他不在公司,學員們也能把所有事情照料的很好,“目前,已經有兩名學員是股東了,而且近期參與廣東省2013年殘疾人藝術品大賽獲得了一等獎,屆時還將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比賽。”
發展困境
投入成本太大,銷售渠道還沒有拓寬
掐絲琺瑯工藝畫并不像普通的手工制品,它需要很高的手工技術和審美,而在這方面需要對殘障人士進行很長時間的培訓。“我們的培訓周期是四個月,所以從今年1月份成立至今,我們才完成了第一批學員的培訓工作。”吳崇文談到,在學員培養方面的投入非常大。由于殘障人士成長期特別長,需要花很多錢買材料讓他們去不斷練習,而且很多時候是三天出一小時的活,進度比較慢,就造成了一個反復投入的問題。除此之外,在人員管理及照料方面,比一般公司的投入也要大很多。
“今年已經投入了42萬,還不算培訓老師和管理人員的勞務費。”而至今,公司還沒開始盈利。除此之外,銷售渠道也是一個問題。吳崇文表示,目前作品主要是以政府購買及社會熱心人士慈善拍賣比較為主,偶爾會進行樣品展銷。問及是否有將作品在網上進行銷售,吳崇文暫時還沒有這樣想法。“暫時他們的能力還不能完成很出色的產品,我也不想以他們特色的身份去銷售產品,希望市場真正能夠人口他們的勞動。”吳崇文希望在3年之內,能夠打造出一個專業的團隊,而不是簡單的手工操作。
“計劃2014年培訓出15名學員,可以正式就業。”吳崇文很有信心的告訴記者,相對于南沙的基地,陳村掐絲琺瑯工藝畫室走得更快一些,還是很看好發展前景。“我打算3年之內,在順德建2-3個基地,輻射更多的殘障人士,讓他們更有尊嚴的就業。”
■部門聲音
草擬補助方案,或給助殘機構日常補助
對于以上機構遭遇到的不同的發展問題,順德區殘聯理事長歐陽培杰也是看在眼里的,他曾不止一次針對助殘性質的機構生存進行思考。“目前,我們正在草擬,計劃針對區內的涉殘機構進行持續性的幫扶。”
記者了解到,庇護站或者是康園中心在啟動之初都會獲得一筆一次性的補助,但隨著機構經營的時間越長,他們面臨的日常開支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歐陽培杰也清晰地看到這一點,為此,順德區殘聯目前正在計劃草擬補助方案,計劃向區政府爭取更多支持,用于幫扶涉殘機構的成長。
根據歐陽培杰的設想,如果補助方案可以獲得通過,日后,政府將會對機構進行日常的補助。至于補助的標準,歐陽培杰表示,目前方案還沒有獲得區政府的通過,具體的操作還不能確定。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