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2016學雷鋒志愿服務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鐘柳梅) 8月25日下午,走進大良北區吳宗偉活動中心的康體室,一股藥味撲鼻而來,四五個上了年紀的長者,一邊拉著家常一邊把藥材裝袋。這樣撿一點,那樣拿一些,用手掂量一下,就是準確的克數。小記驚訝于她們的“隨意”,69歲的貞姨說,秤就在心里,這樣裝藥入袋已經十多年了,從沒出過事。
她們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而是大良北區“本草心”老人義工小組,現有成員十多人,他們派贈涼茶,開展無償按摩治療,街坊無人不知。這支志愿隊只是順德大良北區24支志愿服務隊的一支。在佛山特色村居文明創建中,大良北區的志愿服務文化亮點頻現,深入人心。
“本草心”志愿隊積極發揮余熱,為長者們提供按摩理療愛心服務
八一八,明星社區的“威水史”
在特色村居文明創建中,大良北區有著怎樣的基礎?先讓我們來數一數它的“威水史”。
近年來,北區先后獲得了“廣東省文明社區”、“廣東省交通安全社區”、“廣東省優秀安全小區”、“廣東省文明小區”、“佛山市‘美德在家庭’活動先進示范點”、“順德區先進基層黨組織”、“順德區尊師重教先進單位”等榮譽,以及國字號的“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范單位”、“全國社區僑務工作明星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
據北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介紹,2005年北區提出了“創建文化特色和諧社區”的目標后,每年投入不少于30萬元在志愿服務文化活動上,做到大型活動季季有,小型活動月月有。同時,通過挖掘社會資源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廣大居民在參與和享受中,得到健康友誼的陶冶,潛移默化地提高文明素養。
所有活動的舉辦都離不開陣地作為基礎。譬如陳巖野學堂,是得天獨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錦繡文華廣場及桂畔文化廣場,是居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羅學熞紀念大樓和吳宗偉文體活動中心,是綜合性多功能文化康樂活動場所;此外,社區還有可供居民休憩的大小公園6個,以及黨員活動室、婦女婚育學校、社區家長學校和青少年培訓中心等功能的活動場所。
志愿者為敬老院老人理發
“半句話”引出的24支志愿服務隊
今年,順德有五個村居正式拉開特色村居文明創建工作,分別是大良北區、陳村潭州、樂從葛岸、勒流南水和杏壇馬東。順德老文化工作者符學成是參與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員。
“在第一次北區提交上來的材料當中,提及志愿服務的只有半句話。”符學成說,他和另外兩名工作人員拿著材料深入北區核實的時候發現,那半句話帶出來的“料”讓他興奮了好長一段時間。當他們聽到北區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介紹志愿服務時,才知道隊伍多而穩定,而且持續開展活動,他們三人一致認為這就是北區在特色村居文明創建中最大的亮點。
“文化傳播志愿服務隊伍、居民服務志愿隊伍、本草心志愿隊伍、老人幫扶志愿隊伍、學生志愿隊伍、美城義工隊伍、僑務工作志愿隊伍、市場誠信維護志愿隊伍等八大類志愿隊伍,共24支志愿服務隊,志愿人數達2200人次。”符學成說,從隊伍完善和穩定的角度說,北區具備了相當好的基礎,而開展的活動不僅精彩,并且持之以恒,在服務和奉獻他人的同時,自己和享受的群眾心靈也得到凈化,對于提升整體居民素質和精神文明建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北區社區居委會書記吳國雄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建設文明社區的關鍵在“人”,為此,北區通過提供完善的文化生活陣地,開展多元化的文體活動,潛移默化地提升居民素養。每年根據重點節日鋪排社區活動,并將創文元素融入其中,寓教于樂。如“文明交通、美滿家庭”交通安全知識巡講、創文電影晚會在社區里可謂無處不在,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居民既有樂趣,又有收獲,寓教于樂,收到很好的效果。
北區桂畔文化廣場活動人山人海
資源支持,以點帶面打造一批示范點
在大良街道黨工委委員、宣傳文體辦公室主任孫麗麗看來,隨著城市文明向村居文明延伸,村居文明是城市文明的肌理,是實現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沒有村居的文明就沒有完整意義上的城市文明。她接受順德城市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志愿文化服務是北區特色村居創建的特色,“上善若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正是志愿服務者精神核心所在,接下來,大良街道將進一步弘揚這種精神,從經濟、宣傳和文化等各種資源上向北區傾斜,全力支持和打造好北區志愿服務品牌。
在宣傳資源上,大良街道將對北區志愿服務品牌進行整體宣傳包裝,讓更多居民參與志愿服務或成為服務的對象,增強志愿者的自豪感、榮譽感,從而優化志愿服務品牌,構建全民志愿服務社區;經費方面,大良每年都設立居村文體活動競爭性經費,用于扶持居村特色文化活動的開展,今年大良已把北區的志愿服務品牌列為扶持項目,并將于今年9月底舉辦一場大型的志愿服務晚會;文化、體育資源上,大良將通過百場文化體育志愿服務配送活動的開展,結合北區的志愿服務需求及活動陣地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配送服務。
更加令人值得期待的是,孫麗麗透露,大良街道將繼續推動特色(示范)文明村居創建工作,通過依次推進、連線成片,用心打造好一批示范點,帶動周邊一片,創建出一批文明村居片區。譬如,計劃組織其它社區到北區交流學習,又或者是結合各村居的生態環境、經濟基礎、產業特色以及文化底蘊等元素,制訂創建規劃,打造“一居村一品牌”的特色村居創建。
■特色志愿隊伍
最早的志愿服務隊成立于解放前
北區醒獅在北區社區,乃至順德家喻戶曉,是讓北區社區居民引以為傲的文化品牌。解放前成立到現在活躍在社區,充分發揮了文化志愿傳播的作用。北區醒獅團現有大小“獅子”100多頭,隊員80多人,其中有10歲的少年,也有70多歲的長者。
每日晚上,北區醒獅團負責人蘇建恩都會出現在北區禮堂,這是北區醒獅訓練的陣地。目前,北區醒獅除了參與各類醒獅比賽,還活躍全國各地的文化慶典活動,宣傳醒獅文化。近年來,他們在社區組建了實驗中學、順德一中大良學校、桂畔小學的少年醒獅隊,培育了眾多醒獅精英。
平均年齡最大的老人義工小組
相比北區醒獅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文中開頭提到的“本草心”志愿隊伍一班用心為社區居民服務的長者,今年69歲的退休人員貞姨是這支隊伍的帶頭人。退休后,貞姨跟隨名醫學習“原始點”穴按摩及相關的一些中醫治療方法,并帶動社區一班熱心群眾學習推廣,這里有78歲高齡的長者,也有退休的“夫妻檔”。貞姨笑稱,這估計是北區平均年齡最大的志愿隊伍了,個個都是老人家。
除了熱心人士捐贈,他們自掏腰包購買大量保健中藥配制成各類保健茶,有調經茶、感冒茶和表姑茶等,到社區派給有需要的群眾。不過,貞姨有些自豪地對順德城市網記者說,現在基本不用派,街坊都是主動上門來要茶。貞姨發動社會熱心人士,添置保健按摩床,開展無償按摩治療,長達12年。今年53歲的清姨自從出了車禍后,身體留下后遺癥,后來接受了“本草心”志愿隊的按摩后,情況逐漸好轉,現在,她也主動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希望用自己學到的東西幫助人,用自己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帶給更多人陽光。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