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登上央視《新聞聯播》頭條!今晚(7月28日),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推出報道《【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東:壯士斷腕 為高質量發展騰空間》,聚焦順德高質量發展。
全文報道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去年全國兩會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果斷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如今,廣東正以一往無前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打響了一場向土地要效益,力促產業升級的攻堅戰。
這是順德一家企業的臨時辦公樓,里面聚集的博士人數之多令記者驚嘆。
在這個3000多平米的臨時建筑里,相當于每6平方米就有一個博士或碩士,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些超強大腦就成功研發出了8款建筑機器人。
然而誰都想不到,兩年前,這里還是成片低矮破舊的廠房,生產著小五金器件。
類似這樣的村級工業園,在珠三角據粗略統計共有3853個,過去,村級工業園扮演了珠三角制造業搖籃的角色,如今不僅擠占了大量空間,還成為“小散亂弱”的代名詞。
在一次摸底調研中,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被一組數據深深刺痛了。
改,迫在眉睫。但困難超出想象。幾十年的野蠻生長導致村級工業園權屬復雜,村民、企業、業主等各方利益糾纏在一起。
為了讓干部群眾深刻認識到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性,順德展開大討論、大調研,選派100名年輕干部深入鎮街,和鎮街干部一起,在實踐中找問題,在問題中尋突破。張新杰就是在走訪調研中,對村級工業園區的污染有了新的認識。
干部的思想轉變了,工作主動性也更強了,然而一些固有的體制機制,再次讓村改寸步難行。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廣東團審議時,鼓勵廣東要在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為此,廣東省授予順德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賦予18項政策支持和權限突破,向體制機制障礙開刀。
改革激發的活力是無限的,短短一年的時間,順德在村級工業園改造中就首創了6種改造范例,12項新做法,有效地解決了土地權屬復雜、改造成本過高、各方利益難以平衡等難題。
曾經被土地空間制約發展的順德,一下就擁有了9030畝成片土地,臨時建筑里的機器人企業,有了上千畝土地,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設。
如今,村級工業園區改造已經在珠三角的廣州、佛山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