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產科極少見的并發癥“羊水栓塞”像一道招魂幡降臨在一名孕婦身上,該并發癥死亡率高達80%以上。發現情況后,孕婦所在的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以下簡稱“順德婦幼保健院”)立即啟動“危重急孕產婦搶救應急預案”,一場生與死的考驗發生在重癥監護室內。隨著各種搶救用藥有條不紊的輸入體內,ICU、產科、麻醉科、檢驗科等多個學科的20多名醫護人員參與搶救,經過4小時的奮戰,劉女士得以成功脫險,還順利保住了稍有不慎便留不住的子宮。
今年10月份,一名妊娠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的孕婦也在多個科室聯合救治下,在嚴格的時間條件限制下,醫護團隊以嫻熟的技術和精確的診斷,順利完成了手術。
在這兩起成功救治的重癥病例背后,內科ICU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他們精確的重癥診斷和熟練的ICU搶救技術,是院內各科室遇到危急、重癥情況最后一道防線。而自去年開始,順德婦幼保健院的ICU大大得到了加強,一個個“首例”“特例”的危急重癥在他們“神奇”的手里化險為夷。
“外來的”內科主任
到任第一天就為團隊診療
提到順德婦幼保健院ICU,不得不提他們的內科主任醫師肖大為。“肖大為主任在重癥救護方面是很出色的,我們也是出于外聘學科帶頭人的考慮,把他從東北請到順德來。”順德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朱達堅說。肖大為,這位40多歲、臉微圓、面貌和藹的醫師,畢業于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已從事臨床血液病、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及重癥醫學專業的治療二十余年。
病人為肖大為(左)點贊。
肖大為去年10月份到任,到任的第一天他就接了第一個病例。肖大為說:“記得很清楚,到位的第一天中午,就接到傳喚,搶救一例呼吸心跳驟停病人”,但是在搶救過程中他發現科室整體醫護人員的力量還有待提升。“婦產科專科醫院重點是保障孕產婦的生命安全,國家這幾年對孕產婦的安全很重視,對醫護人員提出了一個硬指標——孕產婦不應該死亡也不能死亡。”他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把ICU這個團隊建立起來。只有團隊的水平整體上去了,搶救成功的概率才能上去。
隨后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他重點培訓科室醫護團隊的各種ICU常用技術的基本操作,包括心肺復蘇、氣管插管、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呼吸機應用,深靜脈置管及CRRT機的使用等。在同事們的眼里,肖大為和藹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追求極致和嚴格的心,因為在他嚴厲的要求下,只有把工作做到最好,才不是拿病人的生命當做兒戲。不少同事都被肖大為當場訓哭過鼻子。“就一張ICU病床床單鋪放的是否整潔的問題,他強調了足足三個月的時間。”一名同事說。“細節做不到這種極致的程度,大事就更無法達到精準這種高度。”肖大為解釋。
為了打好團隊的基礎,ICU科室制定了嚴密科學的培訓計劃。每逢周二,上理論培訓課;每逢周三至周五下午3點多,進行兩個多小時的實操訓練;每一個月進行抽查組織演練,評比打分;關于同事成長上,以老帶新,學以致用。這一套完整的培訓計劃讓ICU醫護團隊得到了快速的成長。事實上,在這個過程當中,包括醫院的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大家也就慢慢認可和信任了肖大為這個“外來”的醫生。
攻破多起“首例”重癥
打造婦幼保健院ICU王者之師
在團隊培訓的同時也接手了很多的重癥病人,類型越來越多的妊娠合并癥患者在一路考驗著這支經驗年輕的團隊。據統計,培訓期間,光是產后大出血的重癥病人就有8例,羊水栓塞重癥病人3例,肺栓塞重癥病人1例,這些都是孕產婦合并癥,是產前難以發現、產后發現情況危急的病癥。“搶救這些病人成功,平時的訓練起到很大作用,檢驗一個科室的能力行不行、業務過不過關,就需要突發事件檢驗。”肖大為說。
一次,一個熱射病病人被送到了ICU。病人因在高溫下長時間活動,體溫飆升至41、42度,并伴隨全身多臟器的損害,消化系統、循環系統、肝臟、腦和神經系統、腎臟功能均先后累及,熱射病的死亡率極高,達60%。肖大為帶領團隊,經過近5個小時的治療,初步穩定了病情,前后治療又用了15天才將病人體內的各個系統損害逐步糾正,恢復了健康。這是順德婦幼保健院內科ICU成立以來搶救的第一例熱射病病人,并且沒有留下明顯的并發癥。“面對第一個病例,每個人都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我們就像爬雪山過草地一樣需要將困難關卡一個一個邁過去。”肖大為說。
不久前,一個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妊娠并發癥患者讓團隊又一次接受了考驗。“產后第三天產婦的眼睛突然失明,肢體活動不靈,家屬非常恐慌和緊張。”肖大為看到病狀后考慮其為可逆性后部白質腦病,也是屬于少發病癥,一旦診斷錯誤,治療就會錯過最佳時機,將給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遺癥。面對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團隊成員又一次陷入自我懷疑當中,“這么嚴重的病我們能治好嗎?會不會診斷錯了?會不會能力不足耽誤人家?”而肖大為沒有顧慮太多,反復和影像科同事會診后,確定診斷正確后,他為了給病人及其家屬的信心,說“這個病我們醫院能治好,有能力讓病人盡快恢復!”這是對患者說,也是對團隊說。確定治療方案后,肖大為帶隊馬上開展治療。經過24小時治療后,病人視力開始慢慢恢復;48小時后病人開始看見東西,手腳能夠自己活動;到了72小時后病人的視力已完全恢復,肢體活動也已經好轉。“病人治好后,極大提高了科室醫療隊員的信心。幾周之后,又遇到了第二例同樣病情的病人,這一次大家顯然有了信心,不慌不急,在謹慎地確定了診斷后,針對病人情況確定了詳細地治療方案,第二個病例在我們團隊的努力下也取得了成功。”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歷練,這支擁有6名醫生、9名護士的平均年齡30多歲的15人團隊,越來越自信,不僅能打“勝仗”,還能打出漂亮的“勝仗”。那一例妊娠特發性血小板減少并發癥就是一場“漂亮的勝仗“。“病人診斷是考慮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海帶紫癜,這樣的病人體內有血小板抗體,一般病人血小板少的病人輸入血小板就可以解決問題了,而這種疾病的病人,血小板會越輸越少,可如果不輸入血小板,那她分娩時,如果準備順產會因為分娩時用力導致顱內出血,如果是剖腹產就會因為切口凝血功能差而失血過多”肖大為介紹,當時因為孕婦的胎位不正等原因,只能剖腹產。“這場手術很考驗人,到底敢不敢做,整個手術必須在輸入血小板后30分鐘內盡快內分娩出孩子結束手術,否則可能會有危險。”但是經驗和客觀情況告訴肖大為和其他主治醫師,不能再等!他們馬上設計了一整套方案,保證術前輸入的血小板不被破壞,從而在手術中使體內的血小板計數達到最佳。每一個環節的時間點一環扣一環,到了開腹的時間點必須開腹!到了取出的時間點必須取出!最后,憑借產科主任何潔云精準的判斷和嫻熟的技術,嬰兒在3分鐘內順利取出,手術不到30分鐘即完成關腹。“術中出血很少,沒有傷到大血管,手術干凈利落,整個準備過程相當充分,最后是我們贏了。”肖大為感慨道:“多學科精準合作,這是最漂亮的一仗!”
肖大為的辦公室里掛滿病患送來的錦旗。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如今走在ICU科室里的白大褂們儼然成為了一支王者之師。但盡管如此,在繼續開拓進取的路上他們仍不止步。今年5月份,ICU科室新添加了一個血液凈化(CRRT機),“這是為腎臟、肝臟功能不全的人預備的,科室的同事都覺得這類病人雖然少,但是我們也要有所準備。”肖大為表示,要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英的醫療隊伍。據統計,以肖大為學科帶頭人的ICU科室,今年以來共救治了44個重癥病患,越來越多鎮街醫院解決不了的重癥病例也開始轉過來這里。“下一階段,我們主要圍繞產婦的危急重癥的救治工作加強學習和訓練,繼續加強外科、婦科、產科高難度技術的開拓,為婦產科和外科的手術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支撐、保障和支持。”順德婦幼保健院副院長朱達堅說。(文字:李積麟 視頻: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