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慈禧,大家印象里都是伴隨著晚清沒落,割地賠款。
據說慈禧生前每一次祝大壽,都與割地賠款有關。50歲生日,先丟琉球,中法戰爭又丟了交趾;60歲大壽,甲午戰爭爆發,割了臺灣;70歲壽辰,日俄戰爭,東北三省處境危險。
因此有網友戲稱其為“敗家娘們”,但就是這樣的她曾真真切切贊譽過我們順德的狀元。
廣東最后一位狀元郎
梁耀樞 (1832-1888) 字冠祺,號斗南,晚年號叔簡。廣東順德杏壇光華人。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卒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
據說梁耀樞自小聰明過人,并且勤勉好學,因父母早逝由堂兄資助得以讀書應試且高中狀元。他是清代順德唯一的狀元,也是廣東最后一位狀元郎。
2002年廣州市檔案館會同越秀區檔案館,在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了出自應元書院的廣東狀元梁耀樞題名其上的金榜。這張金榜,是1871年同治皇帝御批的。雖已缺了一角,但仍可清晰看到,排在第一甲第一名的便是廣東順德縣人梁耀樞。
犯顏啟奏,被慈禧稱為“金玉君子”
梁耀樞中狀元后,并不甘心居于文學侍從、宮廷弄臣之列,而主張“近臣”應該負起諫言之責。中法戰爭中,他大力保舉馮子材、方曜等率兵作戰。張之洞督粵時,西江北江泛濫,朝臣大都對這位封疆大吏隱忍緘默,梁耀樞首先撕破情面,犯顏啟奏。
梁耀樞不僅文才好,而且長得眉清目秀,氣度非凡。連專橫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認:“南書房翰林曰梁耀樞,金玉君子也。”從此,京城人士大多尊梁耀樞為“梁金玉”。梁耀樞五十有壽誕時,慈禧太后又送來壽屏賜壽詞:“及第芙蓉,冠眾香國。校書天祿,為清平官”。
精于書法,能于粒米作蚊腳小字
梁耀樞字體端莊秀雅,且能于粒米作蚊腳小字,兼通王、趙筆意,腕力圜妙,北京故宮里好多地方都是他的題字。比如在儲秀宮內仍高懸由梁耀樞所書“道志和聲”、“觀象通乾”兩方匾額。
有人認為梁耀樞的書法古樸厚潤,取法王羲之、歐陽詢,又帶趙孟頫筆意,所作榜書牌匾端莊肅穆,雖有人稱之館閣,但端正之中不失靈動,古樸氣息仍撲面而來。至今,梁耀樞書法仍深受人們喜愛。
文字|綜合整理
編輯|容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