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還珠格格》的人應(yīng)該都記得里面有一個(gè)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就是紫薇給菜取名。在宮外郊游時(shí),紫薇格格給菜賜名,每一道菜的名字都非常富有詩情畫意,即便是叫花雞,紫薇格格也為它取了一個(gè)詩情畫意的名字,叫在天愿作比翼鳥。小編不得不佩服紫薇的才華啊!不過,順德的食肆老板在取菜名上跟紫薇也有得一拼呢!不信,你看!
薛覺先
上世紀(jì)30年代,粵劇“萬能泰斗”薛覺先演出的劇目大受戲迷歡迎,并引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熱潮,也撥動了飲食界人士的心弦。一食肆老板看戲后靈機(jī)一動,率先開設(shè)了一間以粵劇老倌命名的酒肆“覺先”飯店,并用薛覺先的劇目《姑緣嫂劫》、《紅光光》等做菜名,沒想到此舉竟開了一時(shí)風(fēng)氣,而薛覺先的戲迷蜂擁而至,成為該店的癡迷食客。
粵語地區(qū)的酒樓老板半是出于對粵劇名伶的崇拜,半是出于對利潤的追求,紛紛推出粵劇菜。諸如“鳳儀亭訴苦”(涼瓜明蝦田雞片)、“夜渡蘆花”(夜香鱸魚球)等粵劇菜讓大批戲迷在視覺和聽覺方面過足了癮之余,又在味覺上得到盡情享受!
馬師曾(右)
在眾多粵劇菜中,“苦鳳鶯憐”尤其膾炙人口。順德容桂粵劇大師馬師曾在《苦鳳鶯憐》一劇中把他獨(dú)特的唱腔“乞兒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時(shí)傾倒了萬千戲迷。很快,粵廚就把該劇搬上了鍋臺和酒席,讓它化身為色香味美的“苦鳳鶯憐(苦瓜炒雞肝鴿片)”。在這道菜中,“苦”,用苦瓜表示;“鳳”用雞肝示意,“鶯”,以鴿片達(dá)意;“憐”,用肝臟暗示。
這款粵劇菜富于巧思和匠心,它成功地運(yùn)用了諧音、比喻、借代、象征等手法把美好的意象具體化為一種種美味可口的物料,通過廚師的調(diào)味和鼎鐺,烹成一款令人回味無窮的佳肴。
那時(shí)的鳳城廚師對粵劇菜特別熱衷。他們定期或不定期以茶會友,切磋技藝,研究設(shè)計(jì)粵劇名菜的手法和形式,以巧制花式品種菜肴為能事。余波所及,上世紀(jì)50年代初,順德廚屆還以精通此道為榮,連“夜審郭槐”也成了菜式。
再來品品這些粵劇菜名:
“蝴蝶美人”(油泡響螺田雞片)
“綠林紅粉”(蟹黃扒芥菜膽)
“野盜紅綃”(夜香紅菱火鴨羹)
“龍虎渡姜公”(姜芽鴨掌田雞片)
“梅花二度”(雪耳桂花耳白菌湯)
不得不說,以前的食肆老板和廚師也太會“蹭熱點(diǎn)”了!這一招,你學(xué)到了嗎?
編輯|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