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聽宋主任說要趴著做手術,擔心時間過長會有意外,得知做手術時老人是清醒的,能與醫生交流,這才放下心。經過手術,原來疼痛難忍的腰痛消失了,傷口也只有指甲蓋大小,老人家整個人輕松很多,精神煥發,高興得睡不著。”近日,79歲的患者區老先生(化名)在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順利完成手術。術后當天區老先生居然可以站起來了,這讓家屬對“宋主任”團隊豎起了大拇指。
患者家屬所說的“宋主任”,就是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脊柱關節外科主任宋興華主任醫師。
術后患者可以下地行走。
79歲老者腰部疼痛難忍入院就診
據了解,區老先生今年79歲,一直在老家務農,這兩年為了和兒女團聚,便來到順德生活。城里的生活并沒有讓老人家閑下來,已近耄耋之年的他,除了經常鍛煉身體,還能抱著3歲的外孫走上7樓,健步如飛。
時間來到今年2月初,有一天區老先生突感腰部不適,初時還以為是糖尿病的老毛病犯了,本想著挺幾天就過去了。沒想到病情愈發嚴重,竟然腰痛到渾身出汗、坐不起身,只能趴臥在床上進食,一餐要分幾次才能吃完,不到20多天就瘦了十斤。
不得已,家屬把區老先生送到了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脊柱關節外科就診。
消除家屬疑慮,術后當天即可下床
經過醫學影像學檢查,診斷結果顯示腰椎椎管狹窄癥:L2/3、L3/4椎間盤膨出,L4/5椎間盤膨出并突出,繼發椎管狹窄,L5/S1椎間盤變性膨出并突出。經過宋興華主任醫師仔細詢問,家屬才回想起來,原來幾個月前區老先生小腿的不適感已經是腰椎間盤突出病癥的前兆。
診斷結果顯示腰椎椎管狹窄癥
“這么大年紀做手術,到底安不安全?”家屬心里打起了鼓。“綜合考量老人家的病情及身體狀況,我認為施行微創椎間孔鏡下成形減壓術,對突出的椎間盤進行摘除,緩解被狹窄椎管壓迫的神經,是目前最好適宜的辦法。”經過宋興華主任詳細解釋,很快區老先生及家屬決定手術。
4月10日上午,宋興華主任與蔡躍波副主任醫師帶領的手術團隊為區老先生實施了經椎間孔鏡下椎管擴大成型椎間盤髓核摘除手術。手術時長僅1小時,區老先生術后安全返回病房后,當天中午驚喜地看到他居然站起來了!
不過,宋興華主任也提醒家屬,術后當天可下地,創傷小、恢復快是微創椎間孔鏡下減壓手術的特色,但不是說患者當天就能夠完全恢復正常,還需堅持配合康復治療。
宋興華主任還說,未來將在創傷骨科的基礎上以脊柱微創為特色開展亞專科專業方向,以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疾病的微創治療為主,創傷小、恢復快,配合術后的康復治療,患者很快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文寧 通訊員王宇程)
■知多D
椎間孔鏡技術目前不僅可以治療椎間盤突出,臨床中還被大量應用于各類骨性狹窄、老年性退變的治療,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纖維環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穩定性。由于它的諸多優越性,目前國際上已經公認椎間孔鏡在脊柱外科微創領域的主導地位。包括:
① 局部麻醉下完成手術,不需要全麻。手術過程中病人完全清醒,可以隨時與醫生進行交流,保證了手術的安全;
② 手術切口很小、出血少,一般為7mm,對肌肉和組織的損傷小,而且感染的幾率大大地降低;
③ 與傳統手術技術比較,椎間孔鏡技術不需要廣泛地剝離椎旁肌肉和切除周圍韌帶,不破壞脊柱穩定性,減少了術后腰背肌疼痛和脊柱不穩風險;
④ 病人舒適度高、恢復快,術后立即緩解疼痛,術后傷口疼痛輕微,大小便自理,護理簡單,病人可以盡快回到工作崗位并保證高質量的生活;
⑤ 獨特的套管和手術器械設計,術中硬膜和神經組織被放大,顯示清楚,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
■名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