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園中叔
每逢我經過影院,很自然的就會回憶起我們黃連工農文化室那臺8.75毫米電影放映機,8.75毫米?那是指電影膠片每一格的規格,那個年代,順德縣文化局屬下有個電影站,一流影劇院用大機放映,下邊各公社有16毫米中機電影隊,負責公社和所屬人口較多的大隊流動放映,最少的8.75又稱小機隊,是文化工作搞得較好的大隊自主放映,七十年代末,我們黃連被省里評為農村文化工作先進單位,縣文化局分配給我們一臺8.75毫米電影機,我們當然喜不自勝,並派員上縣電影站參加放映培訓,好象這樣的小機隊全縣有六臺。
那年代,電視機視為珍奇,農村文化生活貧乏,我們有自已的電影隊,自然成了黃連的常規活動內容,我們每月初就上電影站做放映計劃,幾號要那個片子,到時上大良取片,第二天送回去並取下一期的片子,至于片源,那有現在那么五花八門?一個[上甘嶺]片子,一年映五次都一樣那么多人看,人們沉浸在英雄人物的英勇神威中,那個美國大兵每年被剌刀干掉五六次仍然招來觀眾熱烈的掌聲,農村8.75毫米放映機自然有它大受歡迎的影響力。成了黃連地區每個周末的“法定”娛樂節目。
多年以后,我偶然和一個少我十多歲的同鄉聊天,她最念念不忘的竟然就是黃連每個周末放的電影,成了她童年歡樂的渴望,並盛贊還有生動恢諧的解說——那時的電影都是普通話,農村人一般都聽不懂,做放映員的我就安了臺擴音機進行解說,讓觀眾都聽得懂,想不到我的解說竟大受歡迎。
開放改革后,人們的生活娛樂大大改善,農村的電視機成了廣泛的普及,再加上又有公共天線,信號好,不用豎魚骨,電影事業慢慢式微,但我們黃連仍然每個周末都放電影,我仍然充當解說,觀眾仍然那么涌躍,直到縣電影站領導對我們說:全順德縣8.75毫米電影隊如今只剩下你們黃連,我們電影站要花人力侍候你們一個放映點取交電影片,還是結束它算了吧。
黃連8.75毫米電影就這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曾經帶給人們歡樂,成了那年代黃連人的文化生活“招牌菜”。
快四十年了,往事依稀尤記得:那兩支高高的竹桿肩負著被單一樣大的銀幕,每根竹桿頂處扎結著牢固的繩子,象蝦須一樣兩邊呈八字拉緊銀幕,入夜,我那風趣的電影解說吸引著多年的擁躉。
如今,人們可能已忘記【上甘嶺】的“一條大河波浪寬”,忘記了那個死過好多次的美國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