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生古時稱“魚膾”。吃魚生是古南越人和古胥民“生食”的遺風之一。據考,唐代有叫“風生水起”的吃魚生方法,即把生魚片與多種配料放入一口大缽內,食者合力拌勻,然后齊呼:“撈起撈起,撈得風生水起。”最后分而吃之。這種吃法在順德傳承至今,并在美食節上作為揭幕式的“開場鑼鼓”加以藝術演繹。
順德是“南越之雄”呂嘉的故鄉,南越食俗繼承最多,又是廣東塘魚最重要的產區,自古就有吃魚生的習俗。順德魚生與日本刺身被視為當今世界兩大食生流派。跟日本刺身相比,順德魚生比較大眾,所選主料多為淡水魚片,而配料、調料不下2種。比較衛生的吃法,必須有來自中國桂林或越南的優質肉桂末,據說肉桂既甜又辣的氣味會把魚肉的寄生蟲殺死。
撈順德魚生不可或缺的是酒,壓席的是白果腐竹明火白粥。民國時, 順德名西醫兼制藥家梁培基曾創“衛生魚生”撈法。《粵菜溯源錄》記載, 這種“衛生魚生”的主副佐料、味料、香料有時多達108種,光醋、醬、鹽、糖就各分4種濃淡程度。撈的程序有嚴格規定,馬虎不得,并由專業廚師參與宰、切、洗、片的工作,其中用于洗佐料的涼開水就有幾大缸。這種“衛生魚生”據說“ 可免惹肝蟲病”。
如今,順德一些食家為了吃得放心,改用沒受污染的深海三文魚(號稱“冰海魚王”)作膾,洋為中用吃魚生。在食味上,日益與日本刺身相融合,將魚片蘸日本刺身專用的香油、青芥末和醬油,讓辛辣直沖鼻翼,鮮美盤旋舌尖。
來源|廖錫祥《順德美食尋源》
編輯|譚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