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過去,順德只是一片海灘,到后來才逐漸變成沙洲、荒野、沙田。建縣后迅速發展,并成為嶺南壯縣。因此,歷代名人與順德交往不多,只是到了明清兩代聯系才逐漸頻繁起來,不過,名人對順德確實產生多或多或少的影響。
或許,順德能拉上關系的名人最早要數韓愈。他雖沒到過順德,但卻因諫獻佛骨一事被貶陽山,本來一門心思“欲為圣朝除弊事,敢將衰朽惜殘年”的韓愈卻落得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的下場。
在陽山這個“天下之窮處也,陸有丘陵之險,虎豹之虞”的窮鄉僻壤,“言語不通,畫地為牢”的他苦惱郁悶,正在破愁無方之際,久聞韓愈大名的順德陳村人區冊駕一葉扁舟飄然而至,與韓愈一起“翳嘉林,坐石礬,投竿而漁,陶然以樂。”他們縱論詩書,飲酒賦詩,把臂入林,共賞煙霞,頗有李白汪倫之情,快樂時光在指間悄然流逝。握手分別時,深感孤絕無助卻能獲得這一純真友情,大文豪難遏奔涌情感,鋪紙揮毫,縱筆寫下《送區冊序》,以作銘懷,盛贊這位“儀觀甚偉”、“文義卓然”的“區生”。
有點可惜的是,韓愈因身份所限,沒隨區冊一訪順德,不然留下關于順德的只言片字,那就不可同日而語。不過,有這妙文,也算是一段千古佳話。
后來,區冊的族弟區宏也游學韓愈門下,并跟隨韓愈到荊門,后為國子監博士。區宏學成回家鄉時,韓愈還寫下《送區宏南歸》詩相送。
另一位唐代大詩人倒是來過順德。他就是唐末錢塘人羅隱。這位十試不第的大才子“詩名滿天下”。不過,現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但其詩歌我們卻照用不誤。“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就是他的名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耳邊要靜不得靜,心里欲閑不得閑”、“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男兒未必不英雄,但到時來命即通”等至今都仍流播眾口,而他的小品文集《讒書》,更是借古諷今,涉筆成趣,嘻笑怒罵,皆成妙論,因而魯迅在《小品文的危機》中稱它“幾乎全部都是抗爭和激憤之談”,而羅隱與皮日休、陸龜蒙等作這些短小精悍,諷刺時弊的小品文,更被魯迅譽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口”。
據史書記載,他曾在江南兵亂時遠離戰火,悄然來到大良今錦巖公園一帶隱居讀書,后來他還在錦巖崗上題:“穩樂山”三字,到清代三字猶存,可惜現已湮滅無跡。
來源:歷代名人與順德
編輯: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