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魚生產(chǎn)曾是均安歷史上的經(jīng)濟(jì)支柱之一。靠山吃山,臨塘自然以魚為食。"無雞不成席,無魚不開宴。”水鄉(xiāng)均安人的盤中美味,當(dāng)然莫過于鮮嫩營養(yǎng)的魚類。
圍爐飲酒烹河鮮,是均安人的飲食習(xí)慣之一,聰穎講究的均安人,對不同魚種也有不同的打邊爐食法。除了姜蔥鯉、糖醋鳊魚外,還有“蟎杪過河”、“水鬼跳氹”、頻淪魚,這些奇怪的名字往往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特別是對外地人來說,像是聽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鬼故事”,誰曾想?yún)s是一道道經(jīng)典美味~
「蟲崩」「蟲少」過河
將剛出水的鯇魚或烏魚取脊背肉,起刀切雙飛不到1毫米的薄片,形狀像展開雙翅的蝴蝶,食時逐片放入白開水鍋內(nèi)灼至剛熟,只需幾秒,爽滑清鮮。蘸以加有花生油、胡椒粉的醬油,夾以生姜絲就食。
水鬼跳氹
將鯪魚去骨起肉剁爛,加入精鹽、生粉練成魚青,也有加入炸花生、蔥粒、胡椒粉的。食用時以湯匙舀成丸狀投人水鍋煮熟,蘸以加有花生油、胡椒粉的醬油就食。
頻淪魚
這種吃法是一種快速的食法。鳙魚(也有用鳊魚)連骨切成小片,以生粉、豆豉泥、姜花、蒜泥、花生油、胡椒粉、精鹽、白糖等調(diào)味料攪勻。鍋水不宜太多,將魚塊分次放入水中煮至剛熟即食。
下次有人在你前面“賣弄”均安的食魚文化,你不用再蒙查查啦!
素材:《名鎮(zhèn)均安》、綜合整理
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