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燒豬是珠三角地區清明時節、慶典喜慶必不可少的環節。而說起燒豬的故事,就有:
一、記載燒豬的來歷竟然是在一個外國人的筆下?
二、燒豬居然是這樣受到推崇的?
三、燒豬改良菜式的背后還有這樣的愛情故事?
四、順德東頭燒豬上了香港回歸周年慶的宴席?
......
外國人筆下記載的燒豬來歷?
英國作家查爾斯的《論烤豬》記載,在古時候,有一名叫何棣的養豬老農,他有一個兒子。有一天,何棣外出采豬食,他有個愛玩火的兒子不小心一把火燒掉了房子,也把房子下面養的幾頭豬燒死了。
清理廢墟的時候,兒子聞到了一股不曾聞到過的香味,當他蹲下來想用手指戳一下看被燒得黑乎乎的豬是否還活著時,不小心燙到了手指,于是他下意識的把手指放到嘴里吮吸了一下,就是這不經意的一戳,讓他的指頭上粘上了烤脆肉皮,由此,他生平第一次(也是世人第一次)嘗到了烤豬脆皮的味道。
何棣回來一看,嚇了一跳,自己家的房子被燒沒了,豬也被燒焦了,而兒子居然在“狼吞虎咽”的吃著豬的尸體,直到兒子沖他喊:燒掉的豬太好吃啦!他也被這種迷人的香味吸引,于是也嘗了一口燒豬肉,發現了這個新的美味。
如何在珠江三角洲備受推崇呢?
傳說從前祭祖的祭品主要是雞肉和魚肉,有一戶人家偶然買了一塊燒豬肉作為祭品,這戶人家的媳婦結婚多年沒有子女,在第二年,竟然生了一對龍鳳胎,農業又獲得了大豐收。
于是,這家主人向外人說道,因為燒豬的皮是金黃色的,皮黃燦爛肉質香美,所以這個金豬是會帶來喜事的。慢慢的,這件事流傳出去,漸漸演變成:用火燒的豬,熱烈火紅,會帶來好事。
那愛情故事呢?
在順德還有一道不一樣的菜式:堪稱陸地“跑”的和水里“游”的完美集合。是一位順德丈夫將本地家常菜“魚塘公燜魚”改良,多次嘗試,為了讓外地妻子可以接受本地營養豐富的淡水魚,于是,他將燒肉、鳙魚、雞肉一起烹飪。而妻子也接受了這份特制的美味。
專程被送往香港回歸周年慶?
在順德說起燒豬,不得不提到上過香港回歸周年慶的東頭燒豬,燒豬是來自龍江東頭市場一家“潤根燒肉檔”。當地居民把這里“東頭燒豬”的特點歸納為:色靚味香、皮脆不韌、肉質干爽、肥而不膩。
這源于“東頭燒豬”做法的考究。從屠宰、腌味到燒制,都由經驗豐富的師傅一手操辦,從專業到敬業,都是幾代人對這一口傳統味道的堅守。
來源:綜合整理
編輯:曠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