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的絲綢、蠶桑生產歷史悠久,更是“桑基魚塘”文化精髓的搖籃。擁有67年歷史的倫教蠶種場,作為順德桑蠶歷史文化的時代銘牌,不斷恒之傳統,持之創新,創立的“456蠶種場文化創意園”于2016年底開園。
456蠶種場文化創意園(攝/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馬彥良”)
近日,456蠶種場文化創意園傳來好消息,園內的的“珠三角蠶桑科學館”即將正式與大家見面,科學館通過蠶桑歷史文化和古今蠶桑科普的互動體驗、絲路貿易、香云紗歷史文化及蠶絲被現場制作共五大展區,旨在展示珠三角蠶桑繭絲綢歷史文化與科技進步,傳承蠶桑大健康理念,弘揚珠三角人民勤奮進取、求實創新的精神。
珠三角蠶桑科學館位于456御福茶樓左側。
走進456蠶種場文化創意園,進門左手邊一眼便可以見到掛有“珠三角蠶桑科學館”木質牌匾的二層小樓,目前科學館裝修已基本完成,即將迎來開館。
蠶桑科學館兩扇質樸的木門上分別用甲骨文和仿宋體刻下了“蠶絲”和“蠶帛”四個字,寓意推開兩扇大門,你將看到“蠶絲”到“蠶帛”的進化過程。
走進館內,一顆橢圓的蠶繭呈現在墻幕上,通過LED燈光設計,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
館內處處都有蠶繭的影子,不管是吊燈,還是鏤空的隔窗,或是投射在地面的光影,都是蠶繭造型。
由模型師打造的嶺南水鄉立體微觀模型十分吸引眼球,星羅棋布的桑基魚塘、鄉村特色民房、蠶農采桑曬繭紡紗的身影……震撼逼真的微型模型再現了順德繁忙的養蠶風貌,頓時讓人穿越時空,思緒回到順德桑基文化的鼎盛時期。
隨著腳步前移,來到蠶桑科普的互動體驗區,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最傳統的桑基魚塘生產工具,正是這些農具,記錄了順德桑基魚塘曾經的繁榮、南國絲都昔日的輝煌。
潔白圓潤的蠶繭零散地分布在由竹篾編織而成的蠶盤上,在燈光的照射下,帶有歲月特征的老物件,愈顯古樸醇厚。
灰色墻壁上嵌入了光影老照片,每一張照片之間通過燈光效應折射出細密的絲線,串起了一段段回憶,昔日桑葉成熟、少女采桑、農婦聚集在一起紡紗的場景像一場懷舊電影一般,在眼前緩緩“播放”。
游客在這里還可以體驗腳踏繅絲機的樂趣。
煮熟的繭,經過索緒、理緒、集緒、捻鞘、絡交、卷取、干燥等工序,最終才能形成生絲,在大型繅絲機的加持下,這項工作效率倍增。
用來間隔各展區的棗紅色木門也花了一番心思,設計成具有中國古典家具氣質的屏風,且每一扇屏風上都鑲嵌了一處小景圖,細膩的筆墨描繪了水鄉栽桑、喂蠶、紡紗的生產生活情景,獨具匠心。
蠶繭經繅絲機制成生絲后,便進入了絲織階段,穿過屏風門走進香云紗歷史文化展區,一排排顏色各異的布匹布滿整個展區,蔚為壯觀,布匹在燈光的照耀下光滑發亮,細密柔美。
能手巧匠編織炫,霓裳羅琦絢麗舞。面料“軟黃金”香云紗經過裁剪縫制變成旗袍、絲巾等絲織品,靚麗的樣式讓人眼前一亮,真蠶絲原料就奠定它的不凡品質,再加上非遺的染整工藝,使香云紗華麗綻放。
館內還有桑葉茶、桑果酒、桑果汁等創新產品,可以讓大家親身感受蠶桑文化的多用途與奧妙。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走進珠三角蠶桑館,一起重溫昔日廣東蠶桑絲綢業的輝煌,了解蠶桑產業璀璨的歷史文化和科技發展成就,體會現代蠶桑健康科技帶給人們日常生活的實用價值,喚醒埋藏在心靈深處的絲綢文化沉淀和“桑基魚塘”衣耕記憶。

游覽指南:
目前珠三角蠶桑科學館還未正式對外開放,預計將于9月上旬開館,待開館后即可免費預約進館參觀。
? 地址
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榮陽路22號(倫教小學旁)
? 交通指南
自駕:百度導航搜“廣東省倫教蠶種場”或“456蠶種場文化創意園”
公交:k806路、旅游城巴4a線、佛k349路、341路、k807路
? 咨詢電話
0757-28621075

攝影: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輝ge”
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