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人的記憶里,一定有什么,是刻骨銘心的。
不少順德人小時候,經常跟著外公外婆去“睇大戲”。舞臺上華麗的場景,金光閃閃的戲服,落入眼里,滿是驚艷。長大一些之后便會發現,原來為之動容的,便是獨屬于粵劇的風采。個性突出的粵劇唱腔,喧鬧的大鑼大鼓樂聲,具舞臺效果的南派武功……順德粵劇的文化和驕傲,是順德人在骨子里和血脈中流淌著的“情懷”。
一個擁有近億觀眾、數百年歷史的劇種,在地廣不及千里,人口不過兩百萬的地方,五大流派獨占其三,名劇多如星辰,延綿數百年而不斷。無數梨園精英,他們一代一代、一批一批地進入戲劇的天地,蜚聲中華菊宛,揚名粵劇藝壇。而如今,這樣的風采,傳承延續……
在近些日子舉辦的第二屆順德粵劇曲藝薈活動上,粵劇名家何豐儀的學生、年僅六歲的蕭玥怡獲得了滿堂喝彩,城網君特別采訪了蕭玥怡的母親與其老師粵劇名家何豐儀女士,帶你一覽順德粵劇傳承人的風采!
第二屆順德粵劇曲藝薈上蕭玥怡精彩演出。
在三歲時候,偶然的機會,奶奶帶著蕭玥怡去看大戲,臺上咿咿呀呀,臺下目不轉睛,其他孩子都跑去玩了,只有她一動不動地看大戲。“那些姐姐穿的衣服好漂亮,那些頭飾好好看好精致,唱的歌也好有味道,和以前聽的歌不一樣,故事也吸引人!”,從此,一眼萬年,只要有大戲,蕭玥怡就纏著父母去拿票。四歲那年,粵劇培訓班的傳單讓孩子心中的想法愈發明朗:我要去學大戲!
蕭玥怡一人飾三角。
老師覺得她太小,不收,蕭玥怡也不放棄,在家里對著播放的粵劇咿呀,一場《帝女花》,唱得有模有樣,五歲,蕭玥怡入學粵劇培訓班,跟著一大幫小姐姐一起學習,十幾節課后,跟著這些小姐姐一起去舞臺表演,也不怯場,站在中間,贏得滿堂喝彩。再大一些,六歲的時候,蕭玥怡跟著粵劇名家何豐儀學習粵劇唱腔和身段,何豐儀老師對其贊不絕口,覺得這孩子有靈性,肯吃苦,家里人也理解支持,是好苗子。
這“好苗子”的背后,含了太多不被知道的汗水與淚水,因為年齡小,對于粵劇頗為抽象的唱法,理解起來要困難很多。要去改變發音的位置,改變發音的嘴型,在練習《紅娘》的時候,老師教了一遍又一遍,蕭玥怡也不怕苦,唱了一遍又一遍,一定要把每一個音都唱準才行。
蕭玥怡網絡粵曲大賽演唱《紅娘》劇目。
在佛山少兒第三屆粵劇比賽的時候,因為需要有動作,然而時間緊迫,只剩短短一個月,何豐儀老師與譚若海老師分解動作教蕭玥怡,蕭玥怡不停地動作練習,一開始拋接手絹的動作練習時,手絹總是掉地上。時間短,練習難,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尚且六歲的蕭玥怡難以接受。
母親和她說:“那不,不學不練了,不練了,我們明天再練。”
蕭玥怡當時哭得很大聲,哭著聽到這句話,就搖頭。
她堅持要練,練到沒力為止,憑著一股子倔勁硬是練了出來。也正是這股勁,年僅六歲的蕭玥怡如今獎狀都堆成了小山,2019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南霞老人院做起了折子戲主持,2020年的網絡粵曲大賽中,和大人一同比賽也斬獲三等獎,獲得評委郭鳳女老師高度贊揚……
2020年的網絡粵曲大賽獎杯。
金鳳展翅”粵劇曲藝育才班。
在今年,順德文聯展開“金鳳展翅”計劃,何豐儀老師說:“‘金鳳展翅’粵劇曲藝育才班目的在于傳承粵劇文化,也為了培養更多的青少兒學習、熱愛粵劇。我們也發現了很多好苗子,蕭玥怡、孫譽航……都是特別優秀的。”
蕭玥怡被選入“金鳳展翅”,進入為期三年的培訓班,曲藝薈現場,我們見到了這位順德粵劇傳承人的風采,從她的身上,亦能看到順德粵劇光輝的未來。
蕭玥怡跟何豐儀老師練習身段。
何豐儀、譚若海、連玉茹老師與小演員蕭玥怡、孫譽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何豐儀老師很贊同這句話,從苦寒中綻放的梅花香氣撲鼻,從磨礪中出的寶劍鋒利無比,學粵劇,是苦的,是累的,“現在學粵劇的人不少,但也不多,我們特別重視學粵劇的小孩子,也希望她們能健康成長,成為粵劇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順德這片土地上,“南國紅豆”在“古韻新生”中,我們的耳邊依然回響著記憶里的咿咿呀呀,那是順德的城市肌理,是順德人引以為傲的生動鮮活的文化面孔。(黃青)
圖源:蕭玥怡母親李慧銘、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綠園中叔”、“jacky”、“梁平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