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垂涎欲滴的美食遇上了意境翩然的詩詞,是有怎樣的美妙效果呢?
當文人墨客遇上美食,又會不會靈感洶涌而至、詩意大發?盡顯“吃貨本色”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藏匿在古詩詞中的美食吧!
攝/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五個輪”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江上春水蕩漾,鴨子和河豚都開始露面了,蔞蒿和蘆芽也都冒出了頭。又是一年春天了!又能吃到新鮮的美食了!
《豬肉頌》
【宋】蘇軾
凈洗鐺,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罨,yǎn。蘇東坡對吃可謂愛得深沉,專門寫了一首《豬肉頌》,講了紅燒肉的做法和其美味。顛沛流離中有此興致,自得其樂,隨緣自適,可謂智者的豁達。
《初到黃州》
【宋】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雖是詼諧自嘲,仍能看出東坡的“吃貨”本色。平生為嘴奔忙,深知江魚味美,山中筍香。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中魚類眾多,往來之人獨愛鱸魚。鱸魚鮮美多汁,肉質細嫩,且生長較快,個體較大,常被漁民們捕來當作美食。
《上元竹枝詞》
【清】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
桂花的清甜裹著核桃的清香,清冽的井水淘洗珍珠般晶瑩的江米,再加上潔白的糯米粉,只是想象這樣的畫面就令人垂涎三尺!
攝/順德城市網美食網友“豬嘜”
《秋夕遣興》
【宋】汪晫
秋月清如水,涼生善養堂。
鵲驚梧葉墜,露厭稻花香。
煨芋薦蛆白,開橙擘蟹黃。
客來隨所有,此興不能忘。
月涼如水,秋高氣爽,正是吃蟹的好時節。正好有客人來,美食相伴,相談甚歡,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鷓鴣天》
【宋】辛棄疾
自古高人最可嗟,只因疏懶取名多。
居山一似庚桑楚,種樹真成郭橐駝。
云子飯,水晶瓜。林間攜客更烹茶。
君歸休矣吾忙甚,要看蜂兒趁晚衙。
準備好潔白香甜的米飯,清甜的瓜果,攜二三好友,在林間品茶,如此清閑安適的情調令人羨慕。
來源:微詩詞
編輯:李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