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書香鼎盛,出過許多書畫名家,但仍有許多才華不菲之人,默默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是金子總會發光,歷經三百多年后,又一順德書畫家的藝術成就漸漸被海內外所關注。
他就是彭睿壦,字聞自,一字公吹,號竹本,別署龍江村獠、江郟余子、竹本山人、龍江邑獠、礫麓歸樵等,是順德龍江村人。
他一生默默無聞,生平事跡幾至湮沒無聞。現在所掌握的資料僅知其父彭耀,字著卿,是明代崇禎丙子年(即公元1636年)舉人,順治三年(1646年),任桂王子永明王朱由榔治下之給事中,因得罪權要被誅殺,后贈大理寺卿,謚忠愍。彭睿壦以父蔭授中書舍人。
明亡后,彭睿壦和當時很多不愿事奉新朝的藝術家一樣,屈身荒野之中而矢志于書畫,一直隱居不出,常寄跡僧獠野屋,人們很少有認識他的,因而自稱龍江村獠。
盡管事跡流傳不多,但他留下的書畫卻極具藝術價值,讓彭睿壦這個名字,在三百多年后,再一次被世人銘記。
他以書法著名,尤以草書見長,頗得時譽。其草書以懷素為體,以柳公權為骨,拗折剛勁,勢態靈動,兼擅蘭竹樹石,以書法入畫,據說當時從之者甚眾,以至于形成“竹本派”。
麥華三謂其脫胎于懷素而自成一家,“于狂放之中,擅用折筆,以蓄其勢,不使一筆滑過去。其意境如奔泉咽石,曲折瀠回。其留余不盡之處,真有一波三折之妙。古人所謂屋漏痕古釵腳之法,備于此矣”;馬國權先生稱“論書藝人品,他是完全可黃道周、傅山并肩而無愧的”。
彭睿壦 草書五言詩(圖源:德勝美術館“民藏集粹——佛山歷代書畫精品展”)
史書上并未記載關于他的藝術師承,但從書風看,確乎受到王羲之、懷素諸家影響而別具韻格,其結體、運筆均粗獷而率意。從運筆看,筆劃有粗有細,收筆處較為尖細,墨色濃淡相參,整個字體布局如枯藤老樹,初看如草草書就,實則筆勢老辣,水到渠成。單從字體看,似乎不太像是用毛筆書成,更多地像是用竹筆,不過沒有更多的文獻資料作佐證。據此亦可看出彭氏在駕馭筆勢方面的超常藝術技巧。
彭睿瓘之身世與家國之痛造就了他的狂狷不羈、不與世諧之秉性,同時也造就其獨特的書畫風格,正如近人李仙根評曰:“自署村獠與俗辭,思親憶國淚沾衣。佯狂忤世書能見,竹本蘭根一派歸。”這可謂家國不幸藝術幸,在嶺南書畫史上,彭睿瓘也是一位值得發掘的風云人物。
來源:綜合整理
編輯:郭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