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四川樂山的人都應該知道樂山有巨石佛像,卻不知有一仰臥著的大佛,它的誕生比大佛不知要早多少年多少代。
這尊仰臥的大佛并非人工所為,它是樂山城東的烏尤山、凌云山、龜城山聯綴而成,頭朝南、腳朝北仰臥在岷江之濱,長4000余米,人稱臥佛。
那么,這座臥佛是怎么樣被發現的?又是誰發現的呢?
據了解,在20世紀80年代末時,這座臥佛由一位叫潘鴻忠的順德人首先識出來的。這位順德人是什么人?如何識出?順德區檔案館藏資料記載了他的發現臥佛的故事。
1989年5月11日,年過花甲的順德農民潘鴻忠到四川樂山旅游。這天,他帶身帶相機,參觀了凌云寺、烏尤寺和樂山大佛后,在返回樂山市的途中仍然依戀著這些勝跡。他回首眺望對岸,群山起伏,樹木蔥郁,山水相映,景色迷人。于是他舉起相機對著眼前秀山麗水拍了一張遠景照。
潘鴻忠回到家里,把膠片沖洗出來后,仔細一看,突然感覺到那山的形狀酷似一個仰臥在大地上的大佛,他體魄健壯勻稱,雙目注視著廣袤的蒼穹,慈祥而凝重。他又將照片交給自己的家人和鄰居看,大家覺得越看越像。于是,潘鴻忠將照片寄往四川的有關部門。消息傳遍樂山寺,人們爭相到樂山市隔江觀看樂山臥佛。而后,得到廣大媒體的報道。 可謂“巨佛”出世,轟動一時。慕名而來的遠近游人,絡繹不絕。
潘鴻忠亦也成為了樂山市的榮譽市民。樂山人都尊稱他為潘老先生,潘老則自稱為“沖鶴鄉屯金老人”。
作為順德勒流鎮沖鶴鄉一名農民,他卻與普通農民人不同。他是個謎家,喜歡燈謎;也研究佛學,但絕不迷信;他還喜歡書法,加入了順德勒流書法研究會;還是業余考古家。
說來也奇,樂山人是千百年來“身在佛邊不識佛”,而廣東水鄉改革開放熱土順德的一介老農,卻憑他的學識和業余考古家、燈謎家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得景能悟”,發現了樂山巨佛,這決非偶然!
來源:順德區檔案館
編輯:左翠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