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嶺南水鄉的代表
杏壇古村游絕對不容錯過
逢簡、古朗、青田等等……
這些古村落各具特色
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小橋流水、處處祠堂
古廟遍布、古樹蔥蔥
走進杏壇古村
隨處可見嶺南風情
端午假期第二天
如果你還沒想好去哪玩
那就跟著小編的腳步
走進杏壇馬東
體驗慢休閑生活......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岑炳超”
馬東村位于順德區杏壇鎮南部,
南臨西江馬寧水道,山水秀美。
宋代時形成村落,
曾經是明、清兩代巡檢都司所在地。
村內黃甲社稷壇、天后宮、
洪圣古廟、忠孝堂、家廟、
古井、古屋等歷史文化建筑眾多。
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岑炳超”
這里還是一代永春拳大師、葉問師傅陳華順的故鄉。青山一處,是大師的長眠之地。
“永派奉禪宗少林武術千秋頌,春拳揚國粹正統神功萬里傳。”這座高8米、寬2米,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木人樁石雕像,訴說著這個古村落的浩然正氣。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岑炳超”
永春拳第五代傳人徐兆祥介紹,陳華順1849年出生于馬東村,13歲到佛山打工,后拜永春拳宗師梁贊為師,學成武藝后名震江湖,當時與黃飛鴻齊名。葉問是他在61歲時收的徒弟。后來他回到馬東開館授藝,所傳承的徒弟至今已經發展到第九代。
永春拳傳承。(來源:佛山市地方志辦)
百年流芳,永春拳在馬東村繁衍不息,群眾基礎深厚。譚煥標的女婿和孫子均是永春拳傳承人,村里打造東馬寧小學永春拳文化培訓基地,永春武術之魂薪火相傳。
尚武崇德,修身養性,團結互助,是永春拳的文化精髓。永春拳第四代傳人譚煥標說:“我13歲開始學永春,60幾年未斷過練習,記得師傅教我,做人最重要的是正直。”
作為傳承地的馬東,永春弟子不僅傳承了完整的永春拳法,更運用拳法哲理為人處事,強健自身,普惠他人。
每年九月九重陽節是馬東村的永春文化節,當天來自海內外的永春弟子,千里迢迢奔赴于此切磋交流,熱鬧非凡。2013年,永春拳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
永春文化節。(來源: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政府)
從陳氏大宗祠(永春拳文化展示館)出來,古樸的街道和房屋相映成趣,村中河流漫漫,小橋每隔數百米相倚而望,村民倚河而居,房屋倚河而建,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情韻。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岑炳超”
歷史上,馬東村還是杏壇重要的水運交通樞紐。因濱臨西江,靠水而居得天獨厚,富庶一方,曾經形成三圩六市的規模。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梅佛田”
從普濟碼頭到鎮龍圩水口坊這條朝圣大街,是村中最古老的街道。自明代開建,興盛時期有300多家店鋪,見證了馬東村昔日的榮光。
在佛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推動下,馬東村正在打造永春文化主題村項目,以永春拳文化、古村落文化、濱水田園文化等形成一套有力的組合拳,努力推動馬東村旅游文化產業發展。
圖源|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小宇宙”
南臨西江,北靠馬寧山,
山水秀美,永春之鄉,
走進馬東村
所看到的風光都有著嶺南水鄉文化底蘊。
在悠長歲月中,
那是被時光之手雕刻而成的古村落,
這個端午來馬東放慢腳步吧,
用心去感受古村落的歷史與美景!
編輯:左翠銀
素材來源:佛山市地方志辦、順德城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