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點,道路還在沉睡,空曠清冷。已經有人伴著晨光在公交站臺駐足張望,等待那一輛熟悉的早班車。這些翹首以盼的期待,或許就是肖福勤每天摸黑出門的意義。
發車前“望聞問切”,一點不馬虎
肖福勤是380路公交線路的駕駛員,初見肖福勤,不是在公交車上,而是在調度室里:簽到、測溫、登記信息。
六點半的早班車,肖福勤不到五點便得醒來,小心翼翼地穿衣洗漱。“一般出門時孩子還沒有醒,也沒時間送他們上學。”肖福勤無奈又愧疚地說,他一般都是“偷偷起床”,即使起床的動作已經放得很輕,有時候還是免不了會驚擾了妻子的美夢。
肖福勤在檢查車輛
此時天還沒亮,城市還在“酣睡”,但肖福勤卻精神飽滿,帶我們穿過列陣待發的公交車,熟悉地走到自己的車輛前,打開手電筒,拿著錐子敲敲輪胎聽聽聲音、拍拍公交車外圍、打開公交車內部瞅瞅電路等各零部件......神情專注、一絲不茍做好出車前例檢。
不到六點,肖福勤駕駛空車趕往首發站
每次到站,肖福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記錄到站時間
這番“望聞問切”的檢查診斷,每個步驟都不能落下。“車輛的安全檢查一定要很細心,不能出差錯。”做好這一切,肖福勤才會放心地坐上公交,駕駛空車到達杏壇首發站。而到站的第一件事便是登記到站時間,只見他抬頭看向時間表,確定是在六點半前到達后如釋重負,拿起筆將具體時間填入表內。
把每個乘客安全送到站是最大的心愿
趁著發車前的間隙,肖福勤拿出口袋里的面包匆匆應付幾口,“跑一趟要90分鐘左右,需要按時將乘客送到站點,不能多喝水,上廁所會耽誤時間。”肖師傅邊干咽著面包邊和我們說。
肖福勤的早餐時間只來得及吃一個面包,他卻道是尋常
六點半,肖福勤駕駛首班車準時從第一站出發,接到了當天的第一波乘客,除了趕著上班的打工人,其他基本都是出門買菜的“銀發乘車族”。對每一位上車的乘客,肖福勤都會從后視鏡中仔細觀察,一直等到乘客坐好或者扶穩才會緩慢啟動。
公交車平穩地行駛在路上,只見肖福勤坐姿端正,緊握方向盤,認真觀察路上的情況,不放過任何一絲風吹草動。滿臉嚴肅的他,與剛剛發車前的健談和藹形成強烈反差。
肖福勤緊握方向盤,集中精神駕駛
趁著等紅綠燈的間隙,肖福勤匆匆抿了一口水
經過十字路口以及斑馬線的地方,他會尤其謹慎減速慢行,“萬一有人突然從旁邊沖出來,我們車子這么大,很容易造成危險的。”此時,他的車子停在了路口好一會,車上的乘客開始有點不耐煩,而他卻向路邊猶豫的行人揮手示意,讓他先走。
從杏壇客運站到順峰公交樞紐站,26公里共44個站點,這趟路程,肖福勤一跑就是4年。而把每個乘客安全、準點送到站,是肖福勤最大的心愿。
不在乎辛苦,卻對乘客的暖意牢記于心
“打開核酸碼,量體溫,戴好口罩”“下車時注意車輛,慢點下車哦……”乘坐肖福勤的公交車時,總能聽到這些熱情的提示語,看到他親切的笑容。甚至有時候他還會主動幫乘客提行李。
晨光灑落在肖福勤身上
每一次善意的提醒,每一個細小的舉動,肖福勤都在釋放著真誠的熱情與善意。也因此,他同樣收獲了很多乘客帶來的“小確幸”。
“有個阿姨,從我第一次開公交車到現在,經常能看到她,每次她都會很熱情地塞給我一小包茶葉,要是隔幾天她沒有搭這趟車,下次見到就會一下子塞給我好幾包,就像一個鄰家阿姨一樣。我跟她說了好多次不要,她就是不聽。”
說這話的時候,肖福勤笑容滿面,滿是“甜蜜的煩惱”。
人們常說,“照亮世間的不是日月,而是人心。”乘客的暖意,給予了肖福勤在這個崗位上最好的慰藉。
難得的休息時間會選擇做公益
當最后一位乘客到站下車后,肖福勤從后視鏡里巡視了一遍車廂后,便把車緩緩停好,走進休息室。此時,他的后背已經濕透了。
每天駕駛著公交車周而復始地行駛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同樣的路線、同樣的站點,雖然已經爛熟于心,但是,肖福勤一點都不輕松,時刻感覺“壓力山大”。因為在方寸之間的駕駛座里,承載的是一車人的生命安全。
跟大多數人的減壓方式不同,肖福勤在難得的休息時間會選擇去做志愿。“我的志愿時長差不多有一百個小時,有時候做完忘記簽到,不然早就超過一百個小時了!”肖福勤驕傲地向我們說道,這份難得的堅守也讓他榮獲公司的優秀志愿者。
肖福勤耐心地和我們分享駕駛注意事項
在休息室里,肖福勤又變成了“話癆”,耐心地跟我們分享一些安全知識,與駕車時除了與乘客必要溝通外一言不發的狀態判若兩人。
“滴滴滴滴”,正說著,肖福勤的鬧鈴響了,提醒他短暫的十五分鐘休息時間已經結束,他快速跑向公交車,準備開啟下一趟征途。
■相關內容
順德先“醒”者 | 他們用第一縷煙火,讓每個清晨“有滋有味”
順德先“醒”者 | 無數次彎腰俯身,是他們點“靚”城市的方式
文字:鄭丹洪、蔡浩嫻
圖片:蔡浩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