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是陸游詩人描寫烏篷船時的詩句。一想到在烏篷船中輕舟泛游的時光,免不了想到順德杏壇逢簡水鄉,在這里邂逅嶺南水鄉的唯美浪漫,仿佛與多年前的詩人一起在烏篷船中對弈吟詩……
初到逢簡水鄉,為嶺南水鄉美景驚嘆
出門見水,推窗見綠,寬敞干凈的石板路,遍布在逢簡水鄉的每一個角落……小巷里小孩的歡聲笑語,石凳上老人的閑聊細語;大榕樹下的游船碼頭,人流如織。在逢簡水鄉游玩的人們,必定會被那“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所深深吸引。
“逢簡水鄉,就像從熱鬧繁華的都市,轉變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感覺。”路上偶遇的游客們,沉浸在美景拍攝中,時不時地發出他們的感慨。“如果是在煙雨朦朧的時節,走在油紙傘下,會不會是戴望舒《雨巷》中的場景呢?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這是杏壇水環境、生態環境變化的縮影,也造就了逢簡水鄉的生態之美。不僅提升了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也吸引了許多游客的慕名而來。
杏壇通過截污控源、引水活化、生態修復等治水措施,全力推動“以水美城 以水興城”建設,“岸清、河凈、水韻、景美”的嶺南水鄉煥發了勃勃生機,吸引著無數游客駐足觀賞。
逢簡水鄉通過一次次的治水措施,迎來了水清岸綠的絕美時刻,古榕、河涌、石凳、古橋的完美融合環繞著整個嶺南水鄉,格外引人注目。
共享此刻,邀您欣賞水清岸綠之美
踏上干凈又泛著古樸色澤的石板路,喊上船家,坐在烏篷船里,一搖一晃間,就暢游在綠幽幽的水面,兩旁的參天古榕樹,為這炎熱的空氣帶來了絲絲涼意的同時,清雅秀麗的優美環境又讓人沉浸其中。
船只從年代久遠的橋洞底下劃過,始建于宋朝的明遠橋、巨濟橋,始建于明朝的劉氏大宗祠,清朝康熙皇帝賜建的金鰲橋,清朝光緒皇帝御賜的金桂樹……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逢簡村,每一處場景都與水密不可分,水與古橋,水與宗祠,水與古榕樹都在訴說著彼此的點滴,形成了獨特的古橋古建筑,濃郁的水鄉環境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岸上正在閑聊的他們與水中晃悠的船只也有交談,“姑娘,坐完船之后還可以到祠堂走走,古建筑文化也是不錯的景色呢。”“好嘞,阿叔,我們會去的。”你一言我一語來回打轉,為這次游玩帶來了不少亮點,也添加了不少樂趣。
陽光折射在水面上,隨著船只蕩出一圈圈漣漪,這一幅幅場景好像是水鄉獨有的畫面。“一河兩岸”的環境整治讓逢簡水鄉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讓更多老百姓對治水美岸信心十足。
每一位到達逢簡水鄉的人們,也在這后續中去品味、去感受、去思索因水而興的它深藏的魅力,從而得出不一樣的感受,卻又能在這樣的水鄉環境下沉浸其中,直至歸程還在流連忘返。
擁有嶺南“小周莊”美譽的逢簡水鄉,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在杏壇鎮推進治水大會戰、城市大建設、品質大提升中,逢簡水鄉也將迎來更好的蛻變。快點擊逢簡水鄉發出的位置共享,與TA一起欣賞水清岸綠的美好時光吧!
編輯:羅小梅
圖源:順德城市網網友“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