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良南部
橫跨碧鑒河東面兩岸
有座前年橋
你或許聽過它曾經的名字
但你應該不記得它過去的樣子
如今的它已經不復存在
但卻有同名同姓的“替身”
替它延續了那一段屬于大良人的歷史記憶
它就是“伏波橋”
老順德人也叫“九眼橋”
從木橋到石橋再到現代化大橋
它佇立在這里已經逾千年
曾經就在十九樓旁邊
事實上
九眼橋并非有九個孔
準確地說是有“8+1”個孔
起初
伏波橋只有一個名字
相傳伏波橋修建于漢武帝時期
以將軍路博德封號“伏波”得名
木質橋不堅固
時常破損需要修補
嘉靖年間再度拆建
改為石質結構
下開8孔,上切欄桿
1959年的伏波橋貌
康熙年間復修
橋上增蓋一座樓門呈圓拱形的新月樓
連同橋下的8孔共九眼
如此才有“九眼橋”一說
清末,由于河道泥沙淤積
靠近岸邊的兩邊橋孔已經埋在土里
只余3個橋孔通流
躍進橋
重建后的躍進橋
改革開放后
為了適應公路時代的到來
政府決定重建伏波橋
伏波橋更名“躍進橋”
拆除石橋靠中的橋孔
建成一孔鋼筋混凝土拱橋
“九眼橋”變“一眼橋”
九十年代的伏波橋
后又經多次改建
伏波橋在地圖上
早已變成一條無名的公路橋
如今的街坊們都知道
在順峰山公園的青云湖與桂畔湖交匯處
橫跨著一座有九個橋眼的橋
也叫九眼橋
它難道是過去九眼橋的“替身”嗎
的確可以這么說
建造順峰山公園時
設計者為了還一個“九眼橋”的情節
特意修建了一座全新的“九眼橋”
正是“青云湖”與“桂畔湖”的分界
這一道美麗的風景
如今也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白月光”
如今兩橋交相輝映
恰是記錄了大良這些年來的新舊更替
曾經的九眼橋雖成往事
卻會一直烙印在大良人的心底
站在19樓俯瞰九孔橋舊址
是否會懷念少時河里戲水的無憂無慮呢
編輯:紫雯
圖源:順德城市網網友“大肥”“梁振唐”“sd zys”"火玄散人"、順德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