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匠才之都”,促進勞動者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培養一批中青年優秀技能人才,順德有大動作!
3月17日上午,2023年“順德匠培,灣區我能”特色技能培訓項目在順博創意園正式啟動。計劃扶持60個項目,每個項目總扶持資金最高20萬元,打造“匠才之都”,構建與產業相融相生的技能人才培育體系。
2023年“順德匠培,灣區我能”特色技能培訓項目啟動。
五大專題項目,培訓不少于2200名新時代技能人才
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勞動力高質量就業基本要求。
2022年底,佛山市成功申報人社部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經過爭取,市下撥順德區專項資金用于職業培訓、高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順德開展“順德匠培,灣區我能”特色技能培訓項目。
特色技能培訓項目將開展“勞務協作培訓計劃”“青年工匠培育計劃”“粵菜名廚培植計劃”“一鎮一品技能人才強化計劃”“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量”等五大專題項目,分專題以競爭性方式擇優扶持,通過組織開展評審工作,對扶持項目進行評選、管理、跟蹤和驗收。計劃共扶持60個項目,每項目總扶持資金最高可達20 萬元。
現場介紹“順德匠培,灣區我能”特色技能培訓項目。
據順德區民政人社局就業促進科科長劉凡介紹,勞務協作培訓計劃重點面向黔東南對口勞務協作四縣和省內對口勞務協作三縣,擬通過“請進來”和“送教上門”等方式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約460人次,扶持就業人數超100人次,探索一條可復制的勞務協作技能培訓促就業新路徑;青年工匠培育計劃以青年勞動者為主,擬面向企業員工開展技能培訓不少于1000人次,通過開展系統全面的在崗技能培養,培養復合型技能人才,成為產業“新工匠”;粵菜名廚培植計劃依托區內各“粵菜師傅”培育載體,面向區內餐飲企業開展青年名廚職業技能培訓不少于250人次,增強青年名廚的實力;“一鎮一品”通過扶持10個“一鎮一品”職業技能青年人才培訓項目,高水平打造轄區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集聚區;公共就業服務質量提升主要開展第四屆高技能人才校企對接洽談會、直播帶崗活動、就業指導下基層活動等活動。“到2023年底,推動約100名黔東南人員到順德就業,合計培訓不少于2200名綜合型新時代技能人才。”
“非常期待,也是非常好的機會為企業、為職工搭建平臺。”佛山市順德區大良愷睿職業培訓學校校長莫海霞表示,學校做了十年多的技能培訓,對勞務協作培訓計劃和青年工匠培育計劃兩個專題很有興趣,也有15個項目獲得了扶持,將在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行業方面開展相關的培訓項目。
與對口勞務協作專題的承辦單位簽約
與青年工匠專題的承辦單位簽約
與粵菜名廚培植專題的承辦單位簽約
黔東南州劍河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就業局局長萬金光表示,自順德區與黔東南州劍河、三穗、雷山、臺江四個縣結對幫扶以來,促進了1345名黔東南籍務工人員在佛山市(順德區)穩定就業。目前四縣還有大量的務工人員需要開展技能培訓,將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順德匠培,灣區我能”特色技能培訓項目的實施,通過“培訓+就業”的精準對接模式,形成勞務品牌,以“培訓、就業、增收”為一體,幫助黔東南的勞動力掌握就業技能、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投入資金約2.2億元,三項工程高質量落地見效
人才為城市發展提供支撐,人才培育需要載體。
當日,活動現場為9個榮獲順德區技師工作室、15個榮獲“南粵家政”區級基層服務示范站和8個“E網興農”農村電商示范站稱號的企業單位授牌。順德區民政人社局通過積極建設技能人才培育載體,充分發揮培育載體的人才培養作用,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的有效支撐,在社會層面營造崇尚技能的濃厚氛圍。
授牌儀式
近年來,順德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力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高質量發展。自2018年以來,順德區成立三項工程工作領導小組,投入資金約2.2億元,通過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企業職工適崗培訓、以工代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存量人才培訓和職業技能競賽等項目,累計培養技能人才超51萬人,其中獲得高級以上資格的高技能人才超7萬人。建設各級大師(技師)工作站等人才培育載體25個,累計扶持存量人才培訓項目82個和舉辦超40場區級以上職業技能競賽,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的有效支撐。
順德區民政人社局機關黨委副書記、區殘聯副理事長吳智力表示,區民政人社局將2023年“順德匠培,灣區我能”特色培訓項目列為本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加快順德企業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扶持企業創新發展、服務企業用工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形成產業聚集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引領產業的良性循環,為行業開展壯腰工程。
就業是民生之本。通過2023年“順德匠培,灣區我能”特色技能培訓項目,順德將扎實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以新的實招硬招穩定就業大局、促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技工隊伍,培養中青年優秀技能人才,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更多精彩
↓↓↓
編輯:鐘柳梅
通訊員:胡灝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