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從沙滘的陳氏大宗祠,那叫一個講究!太多細節(jié)講都講不完,快跟城網(wǎng)君一起拿放大鏡看看。
陳家祠建于清朝光緒二十一年,無論從規(guī)模、格局、還是裝飾上來說,都可以說是順德清代祠堂的代表作,建造時間就花費了足足六年,用心程度可想而知。
占地約4000平方米的祠堂,一磚一瓦都藏著巧思,這樣的規(guī)格和規(guī)模在順德或者說在廣東省可以說是少見的。
首先來看看陳家祠的大門,門中間的橫梁很有特色,賓客進門的時候要彎腰,以示尊敬。當然,如果是重要客人光臨,橫梁就會撤掉,把整個門口大開。
大門要用木質的,因為木在古人觀念中是生命力的象征,不會因為作為建材而枯萎死亡,而是成為建筑的一部分繼續(xù)延續(xù)生命。這木也不是一般的木,祠堂所用的是酸枝、花梨、菠蘿格、柚木、坤甸等名貴木材全是由東南亞國家進口,經(jīng)香港運回。
就連門的顏色也有講究,黑色在五行中屬水,水又克火,故黑色大門被認為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起到防火的作用(雖然科學上來說并沒有)。順德許多老房子,鑊耳大屋都是黑色,也都是相同的原因。
小小門環(huán)也有講究,門環(huán)在古代叫做“輔首”,銜環(huán)的動物叫做“椒圖”,是龍的九個兒子之一,性好靜,警覺性極高,善于嚴把門戶,所以放在門上也有祈求門戶平安的吉祥寓意。
在往上看,大門上部有兩個像印章一樣的物體,在我們南方一般叫做“門簪”,北方叫做“戶對”(石鼓和門簪就是我們常說的“門當戶對”),采用雙數(shù),普通人家一般是2、4或者6個,王侯將相則可以有8個。所以以前只需要看看一戶人家祠堂的門口,就能知道他們的背景,一切盡在不言中。
往下看,則是門堂階梯,象征著王侯,一至三品官是五個梯級。細心的人會注意到,這階梯不是4個也不是5個,而是4個半。這是因為建祠主要出資人陳泰,他的二品官位是屬于捐官,本可以做5個階梯的他非常謹慎,不敢僭越禮制,所以用了四個半的臺階,妥妥的細節(jié)控了。
壁畫、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裝飾精美,工藝水平堪稱一流。雙龍戲珠,寶珠在龍門頂,龍左右對稱,依次是鯉魚,麒麟等吉祥物。
本仁堂內(nèi)由十八個隔扇組成的東京木屏門,更是祠堂極具價值的物件,上滿雕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圖案,美到細節(jié)里。
灰塑不僅能抵擋臺風、漏水、吸潮、濕熱等的侵蝕,更是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十分精致。
陳家祠有四個塾臺,四個在昔日是帝王宗廟的規(guī)格,從順德祠堂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通過祠堂我們看到了不同中華民族的文化遺跡。
這座百年祠堂,在今日也依舊美麗不減,煥發(fā)時代新活力,有空一起來打卡,發(fā)現(xiàn)更多細節(jié)之美吧!
相關閱讀:順德祠堂保留的意義是什么?
編輯:張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