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杯咖啡,酸甜苦,占了“人生五味”中的三味。隨著年輕人對咖啡的熱愛和追捧,咖啡正泛化為代表潮流、時尚的符號,陳村的基圍、河堤、社區居民樓巷子里,也涌現了越來越多小而美、精且專的咖啡店。它們在帶來新的活力與張力的同時,也讓人看到,每個店背后那一個或一群年輕人正以咖啡為載體,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我,推廣陳村。《啡味陳村》系列,帶你去品一杯咖啡,聽一段故事……
“我想我唯一想堅守的是努力為那些相對不在主流價值觀里卻同樣熱愛著生活的人提供另一個意義上的‘家’”。
以這樣一個目標而開的咖啡店,有多酷?我在陳村the HOME咖啡店感受到了這群年輕人的熱血、不羈、活力與自在。
(戳視頻感受咖啡店的休閑時光↑)
2021年底,來自廣州、順德陳村、江西的幾個年輕人來到陳村千禧坊停車場的一間破舊廠房前,坐在一棵大樹底下,陳村涌的風吹過來,下午三四點鐘的陽光折射在圍墻上,還有白鷺翩翩飛,他們瞬間就被這份自然舒適“俘虜”,當即開了“the HOME”咖啡館。
從那以后,這里就變成了一個包容多元和個性同時存在的年輕人集聚地。
瓦磚舊廠房、舊車庫改造
冰冷的建筑成了多元化俱樂部
“the HOME”,像回到家一樣。正如咖啡店名所表達的意思,一進來就能感受到它的復古、嬉皮,與舒適。
咖啡店的前身是一個破舊的瓦磚舊廠房、舊車庫,整體改造上,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磚瓦屋頂,流露著滄桑感和故事感,帶著時間的沉淀靜立在新欄路旁。但現代簡約風的店招、木質桌椅,以及采光效果滿分大玻璃開窗,又形成視覺上的沖擊,鮮明卻和諧。
這里就像一個濃縮的小文創園,主理人c.a管它叫“多元化俱樂部”,吧臺區、閱讀區、客廳區、露營區、室外區,裝修風格各異卻莫名讓人感到舒服。最吸睛的,就是這里融合了主創團隊成員不同的個性化愛好的裝潢。機車、黑膠片、圖畫雜志、滑板、頭盔、服飾等分布在各個角落,讓你在休閑嘆“咖”的同時,有一種“尋寶”的興趣和沖動,仔細搜索,就能在琳瑯滿目的小玩意中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戶外那一棵大樹底下,是小編就喜歡的位置,只需要一張露營椅半躺,閉上眼睛,檸檬美式在口腔中散開,那微甜與清新的味道,更讓人直觀地感受到藍天、陽光與江風的親密接觸。
志同道合,無問東西
陌生人在這里也能成為朋友
來過“the HOME”的朋友都會發現,咖啡店外經常停放著一些很酷的機車。每天下班后,尤其是周末,來自江門、番禺、廣州以及順德的機車愛好者就會一撥撥集聚在這里,相約一起出車、騎行。
而這,只是咖啡店這個載體吸引的部分人群。
c.a介紹,在店里的每一天,他都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附近的居民,打卡拍照的年輕人,機車、古著愛好者,“享受這里帶來的環境和體驗,很多本來不認識的人,因為興趣相同大家就可以聊在一起,玩在一起,不問年齡身份,不問過去未來,甚至不問聯系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the HOME”還辦了一系列公益的主題集市、夏威夷花襯衫聚會、爵士音樂會、XTJ改裝閑置FleaMarket等,以活動為載體吸引不同地方的機車愛好者、咖啡愛好者以及美式復古文化等愛好者到來,一次次引爆咖啡店的人氣!
參加了XTJ改裝閑置FleaMarket的西銘從江門開機車過來,他認為,這些活動就是一次次朋友間的聚會。所有來參加的人更關注的是大家帶著什么表情在這里停留,帶著什么情緒離開,c.a表示,“我明白以我們有限的實力資源,模式、內容都不夠豐厚,但比起這些硬條件,我更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們想提供的有別于商業的溫度,表達對亞文化的關注與聲音。”
因此,每一次活動,沒有大手筆的投入,主打就是簡潔、隨性,磁場互吸、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準備,拿來手上閑置的東西,圍坐一起,互相分享……
可以說,在這里,白天來一杯咖啡提神,晚上喝一點小酒放松,在杯與杯的碰撞中釋放自己的感性,理性、個性,無拘無束享受生活的自在感,有趣的靈魂,正在這里生根發芽,逐漸壯大……
編輯:李小妮
部分圖片、視頻畫面:the HOME創辦人海韻、c.a,Evan東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