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風和日麗,陽光正好,順德一群詩歌愛好者相聚在容桂龍涌口,在芳草之間品讀鄉村芳華,這里有露營、有音樂、有美景,也有詩意。
由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順德區農業農村局、順德城市網(順德+)、龍涌口村民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百千萬行動 共繪鄉村芳華“鄉上而生 拾野歸來”龍涌口草坪詩會在這里舉行。
“桃之夭夭,紅果滿枝,流水潺潺,褀花玉樹。”來自龍涌口村的楊為珺感情飽滿地朗誦著他為家鄉所作的詩歌《桃源龍涌》,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他對家鄉的熱愛。
楊為珺朗誦原創作品《桃源龍涌》(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wei”攝)
和楊為珺一樣,龍涌口村的小朗誦者們帶著童真,向往于桃之夭夭的夢幻,也沉醉于流水潺潺的詩意,他們有的為家鄉寫了原創詩歌,有的吟誦經典,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用他們小小的身體,為家鄉的文化宣傳散發大大的能量。
招藝澤朗誦《大林寺桃》
龔茵潼、龔茵翹朗誦原創作品《桃花之歌》
林海欣朗誦原創作品《桃花》
除了龍涌口的村民,詩會現場齊聚了來自順德各鎮街的詩歌朗誦愛好者,他們用文字魅力歌詠順德鄉村的芳華,用浪漫的詞句共話鄉村田園牧歌。
樊湘、范翠芬朗誦原創作品《美麗夕陽,攜手追夢》
“瑯瑯的書聲似高山流水,這是我們把心底的幸福與蒼翠的林木分享。”酣暢淋漓的朗誦表演結束后,樊湘直言,這次草坪詩會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快樂的周日,一場別具新意的詩會,組織得真好,用心細致!”
李麗春朗誦《年輕》
區幗明、陳惠霞朗誦《我的祖國》
廖宇娥、許翠蘭朗誦原創作品《德勝河,我是您懷里的一條小漁船》
何尾仁朗誦《再別康橋》
倪菲蓮朗誦《生如胡楊》
“我想約你到龍涌口做客,那里的田野流傳著桃源龍涌三寶的故事,桃花、大頭菜、咸生菜,快樂的小康人家生活在花團錦簇的新天地。”王宏燕、郭凌、楊淑芬、張玉鳳帶來的原創節目《我想約你去龍涌口》,引得現場觀眾掌聲迭起,稱贊不斷,她們4人特意從大良組隊來到容桂,只為赴這場詩歌之約。
王宏燕、郭凌、楊淑芬、張玉鳳朗誦原創節目《我想約你去龍涌口》
“我原來就在容桂工作,我愛人工作地點就在這個草坪的對面,所以對龍涌口村也有一定了解,它有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很多農耕文化特產,可以有自己的一張名片。”詩歌的創作者郭凌告訴我們,她想借這樣一場有意義的活動,為龍涌口的宣傳出一點力量。
活動為了讓民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在現場設置了十米長畫布,現場小朋友和家長們一起用奇思妙想為美麗鄉村助力,用彩色畫筆繪出鄉村芳華。
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wei”攝
浪漫的上午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美食。
以花入茶飲、以花制甜品,桃花特飲、桃花糖、桃花酥,不但能滿足大家的味蕾,超高的粉色顏值還能令來客們大飽眼福,小朋友們十分喜愛。
香飄海外的順德“土鮑魚”大頭菜,夠味夠正;將裝載著容桂人記憶的咸生菜熬成粥,咸香撲鼻,秋風忽起,手捧一碗暖暖的粥在手,這就是最簡單的幸福,小朋友直言:“我一個人就能吃三四碗!”
龍涌口一直致力于推廣發展桃花農耕文化,以及咸生菜、大頭菜等特色農產品,讓特色的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人們流連于龍涌口的農耕文化美食,在這片美麗的桃源草坪上,了解龍涌口村的特色鄉村產業發展,沉浸式體驗“鄉上而生 拾野歸來”的悠閑生活。
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wei”攝
其實,這片草地并非“天生麗質”,而是有著一段曲折的“美麗進化史”。
近年來,龍涌口村在建立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緊抓“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龍涌口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組織黨員群眾廣泛開展田間調研、議事協商。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福流組原有兩個村心塘,因水體發黑、垃圾堆積,周邊村民多次到村委會反映每遇雨水天氣,地下排水管會倒灌生活污水進村民房屋,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為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提升村容村貌,龍涌口村黨委經廣泛征詢和收集村民意見,對此地排水工程進行建設并提請容桂土發中心對該地塊進行綠化公園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區農業農村局鄉村建設科科長、龍涌口村黨委第一書記李堅林,容桂街道婦女聯合會副主席胡慧紅,容桂街道龍涌口村黨委書記鄭丹妍,以及區農業農村局和龍涌口村委會相關人員出席現場參加了本次詩會活動。
想要回顧更多朗誦內容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編輯&視頻:張紫雯
圖片:張紫雯、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