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炎熱,大伙兒都愛躲在空調房里。走進新聯村,隔著小河你卻能看到街坊們聚在岸邊閑聊,他們身后就是新聯村的六友堂。
六友堂就在新聯村口,走進村子,過一道小橋,就能找到它。“跟我們村里的廟比起來,六友堂是最小的一個。”坐在六友堂邊上乘涼的麥叔說。六友堂旁邊就是民居,兩邊有百年的古樹,門檐上寫著紅色的書法大字“六友堂”,兩側的彩磚上畫著牡丹、松樹、白鶴和山水等圖案,象征著吉祥如意。雖然六友堂面積不大,但綠瓦的外墻,門前掛著的大紅燈籠,讓它十分顯眼。
關于六友堂,有個以“義”字為主題的故事。聽說在清末,六位俠士路過新聯村,得知這里經常被海賊騷擾,他們就留在了村里。后來,海賊帶人馬來攻,六位俠士雖然英勇,但終究因寡不敵眾而犧牲。村民們為了紀念他們,修建了六友堂。因為六友犧牲的日子是農歷十一月初四,所以把這個日子定為“六友誕”。
年代久遠,關于六友堂的很多故事已經真假難辨。但在新聯村,六友堂和六友誕在一代代的傳承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我們新聯村的每個廟都有‘誕’,到了日子,大家都會自發組織慶祝。雖然六友堂小,但也有自己的‘誕’。”麥叔說起六友堂和六友誕,一臉笑意。
以前,每年農歷十一月初四,村民們早上就帶著香燭、酒菜去拜祭“六友公”,中午舉行扒草艇比賽,晚上村里設宴慶祝。隨著時代變遷,扒草艇比賽已經停辦,但其他習俗仍然保留。麥叔笑著說:“你算準時間,農歷十一月初四這一天來新聯看看,村里會擺滿酒席,從六友堂河對岸的籃球場開始,一路延伸到入村大道,熱鬧得很。”麥叔說到這里,還向城網君調侃,“你要是感興趣,我到時候還可以給你也留個位置,一起來吃飯!”
現在,新聯村在六友堂前的空地搭了鐵棚,修了石桌石椅。每天下午,村里的老人們吃過午飯、睡過午覺、忙完農活后,都會來到六友堂前聊天、休閑。如今的六友堂已然成為了新聯村“慢生活”的見證者。“鎮里有的人閑下來之后,會穿好看的衣服,一起跳廣場舞。我們村里人就喜歡約在六友堂前聊天娛樂。消遣時間的方式雖然不一樣,但是我們有他們沒有的快樂。”午后時分,同樣前來納涼的麥婆婆說道,“六友堂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我們天天跟它見面。”
在新聯村,平靜和諧是日常生活的主題。六友堂靜靜地守護在村子門口,見證了新聯村的歷史,守護著村民們的幸福生活,迎接著美好的未來。
編輯:梁敏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