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視頻了解)
來到陳村紺現村天后廟的時候,是下午兩點,火辣辣的日頭正盛,剛好碰到在家門口給花園植物澆水的芬姨。
“阿姨您好,我是聽說這里做了美化,我來拍照的。”問清楚我的來意之后,芬姨熱情地把我叫進家里,隨即分享了她的感受。
紺現村天后廟附近,“四小園”就在居民家門口
“最近變得靚好多,你看那些盆栽吊籃,屋巷周邊都是綠植,平時過來散步的居民都多了。”芬姨在這里住了幾十年,親眼見證了周邊從推進“四小園”建設,到紅磚房美化,心里滿是高興。
紺現村的民居樓被綠樹繁花環繞
最后,芬姨還帶著我沿著綠化帶,走進大地塘涌,這里又是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路邊種滿大樹,樹頭種有鮮花,街道干凈整潔,有不少村民在樹底乘涼聊天。一幢幢民居,就這樣被綠植環繞著,芬姨說,“那些家門口的盆栽有很多就是村民自己種的,響應村居環境美化,扮靚家居,自己也開心。”
事實上,在“花開巷里”城鄉美化行動下,陳村各村都在不斷變化,成為不少人去村居country walk打卡的首選。
紺現村垂吊在樹上的盤栽。
“花開巷里”聚焦村居綠化美化與城市公共界面主要節點美化提升,堅持“政府引導、村居實施、群眾參與、企業支持”的原則,通過設計策劃和技術指導,發動社會各界力量,重點激發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提高群眾審美觀念,發動群眾自覺參與建設美好家園,建成具有嶺南特色的綠美村居與綠美節點,推動城鄉綠化美化水平明顯提高。
大都村成為打卡“網紅地”
比如,在大都村選取了渤海東大街、南洲巷、石獅橫巷、石獅巷、朝陽巷5條巷道進行微改造,“孫悟空”“小黃人”“湯姆和杰瑞”“大熊貓”“樹發女孩”等墻繪在朋友圈大受好評。
仙涌村“見縫插綠”
仙涌是以“開窗見綠、出門見景”為目標,選用成本低且耐用好看、花期較長的綠植,對全線綠植進行科學規劃種植,不斷拓展村內綠色空間,通過邊角地、閑置空地、墻身、四小園“見縫插綠”推進“花開巷里”建設,賦予其自然景觀、休閑娛樂、鄰里交流等功能,實現點“綠”成“景”。
仙涌村有村民感受得到的變化
在朱氏祠堂旁邊開百貨店二十多年的唐姨表示,“雖然自己不知道如何評判美還是不美,但在店里每天都看到有很多人坐著大巴來旅游,或者像你一樣來拍照,就說明應該是越變越好的。”在她看來,仙涌的美不在于一時的改變,而是日積月累的更新和維護。
而在潭州村、莊頭村,村民的親身感受更是如此。
在花卉綠植的點綴下,潭洲村街巷人居環境更加舒適
其實在兩年前,小編已經到過潭洲多次,而這一次來,有了更多的變化。除了此前的墻繪涂鴉,在適子路、平陽大街等一路走進來,都可以看到居民樓下種滿了各色花卉盆景,在花卉綠植的點綴下,街巷人居環境顯得更加清新、舒適宜人。
在潭洲村,轉角就能遇到一抹抹清新
潭洲居民何叔表示,“前段時間看到很多志愿者、學生、村民在村委的指導下,大家一起種了這些綠植。”“(做這些改變)好啊,以前有些空地、屋巷還是比較臟亂,現在利用起來看著起碼讓人很舒服。”
莊頭注重街巷環境的營造
從湖南來莊頭租房子居住的兆婧已經在莊頭住了5年,她租的是一間村里比較老舊的平頂房,她明顯感受到的是,但這兩年莊頭很注重街巷環境的營造。大涌街河一河兩岸都是鮮花點綴,很多居民樓門口種菜種花。而沿著成泰河走,不僅有藍色動感碧道,可愛小花園,還有形象的墻繪,一步一景。
火熱8月,走!去陳村這些花開、綠美的村居,尋找夏日里的那一份愜意。
編輯:李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