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不可磨滅的符號,但由于時間的變遷,并沒有太多印跡留存。
而在大良順峰社區,保存著一棟當年知青居住的小磚房,為了活化當年知青居住的宿舍,還原當時的歷史,順峰社區將這里改造為知青園,重點打造知青文化品牌。
英姿颯爽的知青塑像
據了解,這里曾是一片荒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機關干部和知識青年在這里開山辟荒,以愚公移山的韌勁把一片山野開辟成春耕秋耘的順峰山農場。如今,知青們用青春和汗水澆注的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留存這段寶貴的歷史記憶,知青園通過園內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打造順峰社區歷史展覽館、知青學社·順圖書房、社區文化長廊,還原了順峰山農場、順德糖廠等的歷史原貌以及當年知青和勞動群眾的生活場景。
當年知青居住的宿舍
紅墻、綠窗、瓦頂,這個順峰山農場知青曾經居住的小磚房,如今已被活化為順峰社區歷史展覽館。館內通過三大篇章展示了順峰山農場、順德糖廠、順峰制藥、順峰社區的發展歷程。
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舊物件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開拓者們當年生產、生活的場景,記錄了他們的奮斗歷程,讓知青勤奮、善良的奮斗精神得以傳承。這是順德區內保留下來的知青文化遺產。
館內的老物件、老照片
住在附近的張姨告訴我,她已故的家公就是當年參與農場改造的知青,“很多知青都是老一輩人,知道那段歷史的人也不多了。知青園和展覽館的打造就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那段歷史。”
今年讀大二的吳同學平常只要一放假就會到知青學社做志愿者,因此也看到過不少知青的資料,“我覺得能在自己家門口看到這些挺好的,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屬于順德人自己的歷史,可以讓下一代感受祖父輩吃苦耐勞的崢嶸歲月。”
感受知青文化,回望奮斗歲月,找個時間一起來打卡吧~
■打卡小Tips
地址:順德農場道與金沙大道交叉口東北80米(順德中醫院馬路對面)
提示:順峰社區歷史展覽館目前接受團隊/單位預約,請致電22808823。
編輯:周楚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