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千年水鄉,杏壇有著為數眾多的古橋,這些古橋歷經歲月的滄桑,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古韻,是杏壇水鄉文化的印記。
在吉祐,目前仍保留著3座古橋,據聞都堪稱“順德之最”:順德單條石條最長的大安橋,順德最長的石梁橋,順德古石拱橋中最細的廣濟橋。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大安橋。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每座古橋背后都會有其背后的故事,但其實關于大安橋并沒有太過的傳說,它之所以引人注意就在于它的結構十分少見。
大安橋具體的修建年份已經無從考究,大致估算是清末或者民國時期建造的。據村民介紹,大安橋連接新一與東曦自然村,因為村子生產的農作物需要運往外面,方便貨物運輸,所以將橋修成平面。
在東曦村橋頭、沿著石階往上走,有一座石牌坊,上面寫著“吉祐東曦”。橋梁采用直線橋身,由三大塊長約10米,約5噸重的石條筑成橋面,橋梁兩側設有欄桿。
在當時機械化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要將上噸重的石條吊上去,難度十分之高。但是直到現在,很多村民依然不知道當時的人是用什么方法把石條吊上去的。而這樣的“智慧”恰恰成就了大安橋身上獨有的“美”。
都說“一座古橋,一處風景”,大安橋簡約而不簡單,它見證了村子歷史發展的變遷,也讓我們見識了古時的建橋技藝。歷經歲月的漫長考驗,成為村里一道獨特的風景。
編輯:周楚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