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順德區扎實推動“創先類”典型區、典型鎮、典型村培育創建工作,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村居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最前沿。為此,我們特別推出《“巷”往的順德》系列策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聚焦家門口就有“向往的生活”的新圖景,講好“百千萬工程”推進中村居變化的生動故事,加力提速“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嶺南的冬日,揉著暖意。微風拂過,悸動的氣息奔涌而來。
探尋云里大街
翻閱“巷”往的生活“美篇”
走進容桂上佳市社區,徜徉在順德版“寬窄巷子”——云里大街的街巷深處,探尋那舊日時光,覓一段悠長回憶;邂逅新風景,捻一縷花香,翻閱“巷”往的生活“美篇”。
上佳市的詩情畫意,藏在尋常巷陌里。
上佳市社區建村于南宋嘉泰年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底蘊深厚,人才輩出。短短800米的云里大街先后走出了劉頌豪、葉家康、楊根遠、楊連生、吳維光五位大學校長以及岑學呂、劉春草、劉瓊芳、陳國基、梁忠靈等各界名人。
容桂上佳市云里大街
云里大街是容桂“三墟六市”等商業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一處處歷史建筑,青磚黛瓦,斑駁木門,連綴成一段段往事,像散落在大地的詩行;名人故居帶著時光的沉淀,熠熠生輝;街邊店鋪整齊有致,保留著時代特色與地方痕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留下的白色標語,見證著昔日的繁華熱鬧。
上佳市云里大街
2018年,容桂特色文化街上佳市云里大街改造項目正式啟動,通過融合新舊人文與商業,重現了圩市文化與校長文化。
云里大街街里藏巷、縱橫交織,豬糠街、灑金巷、九萬里巷等宛如社區南北間的細微脈絡,串聯起居民生活的每一個日常瞬間。
點擊視頻,走進容桂上佳市
邂逅豬糠街
多方參與煥新顏的“生動實踐”
乘著“百千萬工程”的東風,今年上佳市社區依托校長文化、家風家教文化,打造出一條從豬糠街、云里大街、紅善園、云里大街32巷、華容一路到社區居委會的“云里花開”精品路線,重點對豬糠街、橫街升級改造,通過妙趣橫生的街巷墻繪、雕像、“三線”規劃等,活靈活現再現當年的歷史文化。
上佳市“云里花開”
以豬糠街為例,上佳市社區曾有“寬合滴珠重釀酒”的傳統技藝,因為這里的街坊制作米糧時用料豐富足量,出埕后的酒倒落成滴珠狀,而酒糟成為喂豬的上好飼料,從而推動了附近農民養豬的積極性。據了解,豬糠街還是順德酒廠的“策源地”。
煥新顏后的豬糠街
走在豬糠街,一步一景,一幅幅藝術手繪在沙井蓋里、墻面上、門中、屋檐下“鮮活”了起來,畫風或寫實、或可愛、或雅趣。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豬糠街還入選中國50個生肖原地郵局之一,同時也是廣東唯一的“豬年生肖原地郵局”。
一步一景,一幅幅藝術手繪在糠街“鮮活”了起來
豬糠街的蝶變,是上佳市社區多方合力、主動謀變的結果,更是微改造、低成本、齊參與煥發鄉村新顏值的“生動實踐”。
走在豬糠街,邂逅不同的風景
據上佳市社區黨委副書記羅月參介紹,豬糠街微改造的資金來自于社會和熱心街坊的支持。在改造的過程中,既得到區婦聯等上級部門的“加持”,也吸引以梁科燕、楊瑞芬、梁嬋珍一批街巷長為代表的轄區群眾積極參與。今年42歲的梁科燕,在上佳市居住超過30年,她不僅自己參與豬糠街的墻繪等工作,還帶動丈夫、小孩參與其中,用實際行動按下家園蝶變的“美顏鍵”。
豬糠街的蝶變,引來轄區師生、居民打卡
值得一提的是,上佳市社區自2022年首創“街巷長”以來,發動一大批熱心街坊協助社區網格員監督清潔衛生、綠化美化、鄰里和睦、文明風尚等工作,推動社區12個網格全覆蓋,把人居環境精細化治理觸角延伸到街頭巷尾,成為上佳市社區深化拓展社區營造工作的創新之舉。
轄區居民參與扮靚街巷環境
環境變美了,有人選擇回到“上佳家園”繼續熱愛的事業。
陳永成是土生土長的上佳市人,他是一位企業老板,也是佛山雙龍詠春館的主理人。因為自小喜愛功夫,武藝精進,10多年前開始經營武館。2023年陳永成回到上佳市,把豬糠街以前的曬谷場租下來改造成武館,利用周一到周五晚上和周末時間,開展詠春拳、洪拳、舞獅子等教學。
“這些文化要代代傳承下去,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通過練武遠離手機、鍛煉身體,播下更多傳承的種子。”陳永成坦言道。
豬糠街開了新武館。圖為武館門口的墻繪
共建上佳家園
社區與居民的“雙向奔赴”
厚植“崇文樂商,仁德至善”的歷史文化底蘊,上佳市社區不斷涌現出好家風、好學風、好社風的鮮活案例和動人故事。
走進云里大街百歲高齡的梁玉笙家,這是一座百年老宅,靜謐而古樸,還保留著嶺南傳統房屋的木欄柵大門和80年代的門牌。一進前門庭,只見各式花卉綠植點綴其中,潺潺流水,魚兒自在游動,一道道微景觀,讓整個庭院溫馨明亮,老宅新生,令人賞心悅目。
笙姨雖年事已高,卻精神矍鑠。令人感動的是,笙姨還有一顆積德行善的“拳拳赤子之心”。笙姨把子女孝敬她的錢捐給上佳市社區開展公益慈善活動,每年捐贈1-2萬元,堅持了近10年共16萬元。“以前笙姨住在桂洲社區,年事已高的情況下,自己帶著錢搭公交車過來捐贈?!弊鳛橐娮C者,羅月參說道。
容桂街道、上佳市社區相關領導看望苼姨(左二)
好家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今年65歲的兒子楊振標和媳婦放下手里的所有事情,專職陪伴母親梁玉笙?!拔覀冎С帜赣H的善舉,更為她感到驕傲?!睏钫駱苏f。楊振標兄弟姐妹八人,他說基本每周都會回來陪母親吃飯,尊老敬老、樂于助人的好家風也在兒輩孫輩得到傳承和發揚。
值得一提的是,楊振標和妻子主動參與社區“美麗庭院”行動,在家里家外增綠補植,扮靚街巷環境。在2024 年容桂街道尋找“美麗庭院”活動中,楊振標家庭被評為“美麗庭院”。
楊振標家庭被評為“美麗庭院”
笙姨只是容桂上佳市樂善好施的代表。今年6月,容桂上佳市青年黨員黃曉鋒和妻子移風易俗,婚禮簡辦,省下4萬元捐給社區,用于幫扶困難長者和助力“紅色網格大管家”項目,該事跡被國家省市等媒體關注報道。
在上佳市,社區與居民的“雙向奔赴”成為“佳話”。上佳市每年為社區60歲以上老人發放春節、“七一”建黨節、重陽節慰問金,及向8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長壽慰問金。2024年,上佳市社區慈善基金新增對60周歲及以上戶籍長者贈送生日蛋和手工花朵,社區群眾既開心又“比心”。
上佳市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離不開社區對教育的重視。今天的上佳市,尊師重教的氛圍依然十分濃厚。2021年“上佳女兒”馮曉彤被清華大學錄取。近年來一批莘莘學子脫穎而出,金榜題名,考上985、211等重點大學。為激發社區學子的學習熱情,獎勵品學兼優的上佳兒女,上佳市社區于2021年制定了社區獎學方案。今年結合獎學金的頒發,增設“讀書人家”獎項,對優秀應屆畢業生頒發“讀書人家”榮譽稱號,勉勵學子大力弘揚“讀書人家”精神。
上佳市社區“讀書人家”頒發儀式暨慈善基金獎學金頒獎禮
直面急難愁盼
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
上佳市社區總人口約2.6萬人,共有17個樓盤小區,車位緊張、停車不方便問題較為突出。
對于居民群眾來說,社區停車有“位”便民有“為”, 幸福指數才到“位”。
2019年上佳市對社區部分路段實施單行,靶向治理“停車難”,用心暢通“幸福路” ,進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2022年1月上佳市立體機械停車庫建成投用,該停車庫改造后由原來68個車位增加到137個,進一步滿足周邊居民的停車需求。
上佳市立體機械停車庫
據上佳市社區黨委副書記楊志剛介紹,今年上佳市社區想方設法、狠下功夫,推動興源路機械式立體停車場建設啟用,新增車位近40個。興源路停車場改造前是集體物業,均是臨街商鋪,租金收入穩定,為了緩解居民停車難題,居委會主動讓利,并承擔起停車場的管理成本。另外在新地塘工業園規劃建設停車場,增設充電樁,新增車位近100個。楊志剛表示,未來將探索片區統籌,加強村規民約實施和勸導,解決停車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上佳市社區黨委將運營理念融入社區建設,成立上佳文旅有限公司,引入鄉村“CEO”,以“云里大街”為依托,以社區人文傳統為核心,深化打造“云里學院”“云里燈謎節”“社區開筆禮”等特色項目,設計打造春苑“上佳市”花字,推動“箱遇上佳”花街集市項目,不斷豐富社區文化新內涵。
同時,細化“鄉村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公共服務、共同富?!蔽宕竽繕耍瑑灮耙粓@兩區”(即新地塘工業園和文化旅游區、商業居住區)分區治理模式,推動成立社區城市經營服務辦公室,擴大“紅色網格大管家”影響力,在推動資源共享提升服務水平的過程中,持續放大資源再生與增值效應。
社區居民悠游自在的生活
上佳市社區黨委書記林富康表示,上佳市依托“崇文樂商,仁德至善”的歷史文化底蘊,明晰發展思路,將轄區分成文旅區、商住區、工業區三大板塊,一步步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社區。未來,將通過擦亮“名人效應”打響文化名片,深挖文化底蘊,營造“百花齊放”的氛圍,聚合志愿力量、暢通各方參與渠道等,多措并舉推動社區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
■走訪手記
最近,上佳市社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他們是上佳市的鄉賢,或者是來自葉家康校長創辦的五邑大學的師生,還有來自省內外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抑或是“松弛感拉滿”、鐘情于“Citywalk”的年輕人……他們在這里溯源、學習、打卡,上佳市社區“兩委”還親自當起解說員、宣傳員。
江門五邑大學師生到上佳市參觀學習
筆者多次到訪上佳市社區,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發現。而這一次,看到的、寫到的,仍然只是“冰山一角”。期待你去走一走,看一看,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上佳市社區屢獲殊榮。僅2024年,上佳市云里大街特色地情體驗點就榮獲“2023年度廣東省優秀方志文化場館”,云里大街獲順德區家教家風實踐基地、獲順德區中小學生研學基地,上佳市社區居民委員會榮獲2024年順德區“社區教育學習中心”。
這些榮譽,倍添讓人“巷”往的底氣和信心。
上佳市走出了很多大家,有教育家、企業家,書畫家,醫療專家……很多知名公司從上佳市走出去,發展壯大。這里既是眾多名家大咖的“策源地”,也是很多平凡人干事創業、安居樂業的歸屬地。
今年62歲的韋清梅是廣西桂平人,她在上佳市云里大街開的“阿清修改衣服店”超過30年,斑駁的墻體、老舊的縫紉機,堆成小山的線圈,彰顯出年代的久遠…
正是靠著改衣服這個手藝,韋清梅在上佳市扎根了32年,養育大了4個子女。如今她的子女均成家立業,生兒育女。她說日子雖然普通平凡,但上佳市是她的家,給了她土壤和養分。“我要一直做下去,直到有一天干不動?!?br/>
上佳市今天的發展成就,離不開團結有為、充滿干勁和熱情的社區領導班子。比如社區黨委書記林富康24歲退伍,一頭扎到社區,積極發揮“領頭雁”模范帶頭作用,勇于擔當,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最美好的青春時光奉獻在社區。正如他的名字,帶領社區居民致富奔小康。2019年,林富康獲評全省“百名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榮譽。
上佳市社區黨委書記林富康
還有社區黨委副書記楊志剛、羅月參,他們大學畢業后在1998年、2000年就到社區工作,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層、服務基層。上佳市社區宣傳文體辦公室主任童一鳴畢業于中山大學,放棄優越工作,扎根基層一線,默默奉獻。青絲變白發,變的是樣貌、社區環境、群眾生活,不變的是他們為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初心。
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上佳市社區的宣傳平臺取名叫“上佳家園”,接地氣而直擊人心的名字。
正是一個個鮮活的、真實的、具體的人,擰成一股繩,一股勁、一條心,把上佳家園建設成別人眼中“巷”往的樣子,溫暖而有力量的生活港灣。
編輯:文寧
通訊員:童一鳴
部分圖片:上佳市社區、順德城市網攝影俱樂部馬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