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順德區扎實推動“創先類”典型區、典型鎮、典型村培育創建工作,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村居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最前沿。為此,我們特別推出《“巷”往的順德》系列策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聚焦家門口就有“向往的生活”的新圖景,講好“百千萬工程”推進中村居變化的生動故事,加力提速“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點擊視頻領略沙邊之美。
古橋老樹、綠樹成蔭,波光粼粼、樹影婆娑,走進樂從鎮沙邊村,滿眼盡是嶺南水鄉的詩意。
沙邊村位于樂從鎮南面,明朝洪武年間開村,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村內,騰龍、起鳳兩座古橋的傳說至今仍在流傳,騰龍橋旁的一棵老榕樹亦有400多年歷史,古橋老樹相映成趣,2021年,沙邊村獲評 “中國最美村鎮” 。這份寧靜與美好的背后,是沙邊村民秉持“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理念,讓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沙邊村“美麗庭院”示范戶一角。
美育賦能,繪出和美沙邊新畫卷
走過擺滿精美陶瓶的400多歲騰龍古榕,就到了長達200余米的“祠堂一條街”。何氏大宗祠(厚本堂)、鴛侶何公祠、南莊何公祠、飛岳何公祠、錦樵何公祠、云埜何公祠及練塘何公祠……這里七座祠堂連成一片,頗為壯觀。
沙邊“多元共享”美育藝術創作坊為村民提供普惠性美育課程。
在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及村內熱心人士的支持下,云埜何公祠變身為沙邊村“多元共享”美育藝術創作坊。社工把這里當成開展社會服務的片區站點;周邊居民在這里議事協商;沙邊幼兒園在這里開展美育藝術課程……原來沉寂的老祠堂活了。
沙邊村幼兒在創作坊上刺繡課。
目前,創作坊已開設3類美育藝術課程,開展各類社會服務、議事協商、美育課程達300余場,服務人數超1000人次,接待參訪人數超600人次,已培育能獨立開展陶藝課程的本土陶藝師4名,協助教學的志愿者12名,沙邊美育藝術街區初具雛形。
平常巷陌,綠意盎然。
黨群合力,一起種下美的種子
走進沙邊的大街小巷,村民對于自己家門口的綠植和花草都如數家珍般地娓娓道來個一二,這些花草都是村里組織村民一起去花木市場精心選購的。從購置材料到搭配花材,從栽花澆水到日常維護,村民們自發的參與到大街美化與維護當中,為美麗街巷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沙邊村委聯動周邊村民代表召開沙邊村街貌提升議事會。
為培養村民“自己家園自己建”意識,沙邊村黨委推出“新點子·美家園”黨建創新公益項目,發動黨員帶領村民參與社區治理。沙邊村黨委副書記鄧燕芬說,沙邊村黨委先后多次與片區村民代表召開共建議事會,與村民代表們共同落實了多個提升議題,多次實地走訪與設計,利用身邊的資源添磚加瓦,并結合黨員設崗定責帶動群眾做好日后管護工作,形成長效管護機制。
黨群合力共同建設沙邊大街。
外部資源的整合、利用也是沙邊村的一個有力抓手。自2020年以來,沙邊先后申請順德區社會治理“眾創共善”計劃、德勝慈善基金等項目扶持。在黨群共同努力下,不僅在沙邊大街先后完成了河岸護欄提升、特色標識墻打造、大街綠植美化等項目,同時成功發動村民群眾募集資金萬余元,助力沙邊美化、打造綠美沙邊。
美是點點滴滴的浸潤。
美美與共,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
美是點點滴滴的浸潤。2024年11月,沙邊村成為樂從鎮“綠美樂從·方寸之美”評選活動中唯一一個獲得“醉美項目”的村居。沙邊致力將社區打造成為一座美育大課室,以美育甘泉浸潤、滋養美好心靈,共同建設“和美沙邊”。
周邊村民一起為大街美化種花。
下一步,沙邊村將繼續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通過整體打造美麗街巷、美麗庭院等“十五個一”工作推進,挖掘與利用好社區資源,進一步打造沙邊美景,與“百千萬工程”的浪潮同頻共振。
沙邊村松趣園美麗街巷。
再次回望沙邊村,一幅綠美、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走訪手記
尋找和美鄉村的“善治密碼”
和美鄉村建設,重在留住文化底色。在樂從沙邊走訪期間,你可以深深感受到沙邊人對騰龍古橋和古樹的眷念,他們連著村民的心,對于很多村民來說,哪怕村容村貌幾經變遷,只要這棵古榕樹和古橋還在,家鄉就還是記憶中的模樣。它們和文物一樣,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可以滋潤人心、凝聚人心。
把“根”守住,才能把“魂”留住。如何才能把根留住,沙邊村黨委和沙邊人絞盡腦汁。為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共同締造美好家園,從學習和培養議事協商,及時解決群眾所反映的問題,再到共同學習和提升美的能力和素養……把“話筒”“指揮棒”交到群眾手里,才能實現真正的村民自治。沙邊村通過多種方式充分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讓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這樣的事情,沙邊村上下已經堅持做了許多年,也是在這樣的理念和氛圍下,沙邊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熱情明顯高漲,從“要我參與”變成“我要參與”,把“村里事”當作“家里事”。
有付出才有收獲,群眾獲得感的來源更多是群眾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越來越美的村居,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家園,在潛移默化中“和美鄉村”基層治理的“善治密碼”也蘊含其中,就是樸素的一句:“自己的家園自己建”。
沙邊大街。
■相關報道
編輯:李放 丘靜
部分圖源:樂從鎮宣文辦、沙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