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時光流轉,我們能否與古人對話?
位于樂從的葛岸村,在每年農歷三月廿四,給出了答案。
2025年4月21日,兩年一度的葛岸村大型民俗巡游活動——葛仙誕將如期舉行。這是一場大家都期待已久的盛會。
往年葛仙誕場景。(葛岸村供圖)
■葛仙誕緣起:葛仙道岸,村里銘記仙緣
東晉年間,葛岸村暴發小兒疫病。醫藥學家葛洪從羅浮山趕來救治,他以洗藥池分揀草藥、煎煮湯藥,救孩童于危難,更在葛岸原五岳神廟留下的丹灶、丹井等遺跡,但因歷史原因全部被毀。
葛洪雕像。
為感念其恩德,村民立碑“葛仙道岸”?!啊鹣傻腊丁奔础鹣缮习兜牡胤健@塊四字石碑是之前在河涌發現的,村民在葛洪到村里上岸的地方立了這樣一塊碑?!贝迕襻厘\解釋道。
從河涌打撈上來的“葛仙道岸”古石碑。
清初年間,村里在岑氏大宗祠附近建了一座大廟,在廟旁也建了葛仙翁丹井,并在每年農歷三月廿四舉行盛大的葛仙誕巡游,抬葛仙、關帝等神像祈福。這一習俗已延續百年。
葛仙翁丹井。
■葛仙誕講究:傳統與時代共生
村民自主、村委托底。葛仙誕的活動核心并非村委會主導,而是由民間“三月廿四籌委會”策劃,村委會僅從旁協助。
“我也是聽老人講的,民國時候已經開始有巡游了,抬菩薩、仙翁,踩高蹺……十分興旺。“籌委會成員娟姨提到,現在是兩年一次巡游,但以前因為村里很多絲廠,做生意的人很多,比較慷慨捐贈,因此活動辦得盛大,年年都抬菩薩巡游,“他們到各個艾勝點敬奉菩薩,擺上香爐擺點燒肉、餅、生果祭拜,村民守道祈福,十分熱鬧?!?br/>
以前的葛仙誕盛景。
如今的葛仙誕,既延續著抬菩薩、艾勝點參拜等傳統儀式,也融入了黨建引領、非遺、百千萬工程展示等新元素。巡游隊伍由村民、黨員、志愿者自發組成,五百余人無需彩排,僅憑默契便踏出整齊步伐?;顒赢斕焱砩涎缯堄H戚朋友的習俗不變,每年都如期進行,煙火氣中流淌著宗族溫情。
活動當晚的宴席煙火氣十足。
■民間自發力量:星星之火點亮鄉村
仙人是否存在,我們無從知曉,但葛仙精神早已刻進村民骨子里。
在岑氏大宗祠旁有一個“醉美街景”,醉美街景旁有一宣傳欄,宣傳的并非名人,而是那些實實在在關心村里每一個角落、把自己從“旁觀者”轉變成“主人翁”的普通村民,宣傳上把他們稱為“和善美葛岸村的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宣傳欄。
岑氏大宗祠前的埠頭,原來垃圾堆積,衛生環境極差。村民岑耀榮自發清理,堅持往河岸邊種樹、種花,今天種一點明天種一點,還給樹木修建小花壇,自此以后再沒在這里見過垃圾,河岸也被樹木點綴得更加生機勃勃。
村民岑耀榮自發在河涌岸邊種樹綠化環境。
90多歲的十叔(岑永發,因為在家里排行第十,村里人都親切地喊他“十叔”)是80年代葛仙誕復興的關鍵人物,一直以來是葛仙誕的活動顧問,“關于葛仙誕,十叔最有發言權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們都得問過他?!碑數卮迕裉岬?,即便十叔年邁,仍心系巡游,2023年舉辦的活動他還堅持出來參加。
葛仙誕復興的關鍵人十叔參加活動。
“老帶新”在葛岸是傳統,當年學步模仿大人合十祈福的稚子,如今或已成青壯抬轎巡游。錦哥(岑永錦)20多歲起就執掌鑼鼓方隊,今年也是由他打頭陣。但不同的是,銅鑼方隊七人,除了錦哥一位老前輩,其他人因為年紀大了逐漸退下,換從未參加過的青年人上場。隨著巡游的時間越來越近,錦哥帶領著他的青年隊員夜夜苦練。
村內小朋友自制簸箕掛畫裝飾家鄉。
也因著這些“星星之火”在各種節日活動、長者關懷探訪,議事活動和人居環境整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著葛岸村向和善美發展。
風吹樹動,溫暖陽光斑駁光影下的葛岸公園內,村民在遛娃、閑話家常。葛岸村是樂從擁有公園數量最多的行政村,有7個口袋公園。葛岸中心公園建于1998年,承載著很多村民群眾的快樂回憶。每年的村BA籃球賽、每月的祖孫同樂游園會、每日的長者拍打操都會在這里進行。因著村民和村委會的細心維護和不斷翻新,歷經近30年的歲月洗禮,公園更具歷史感,卻不顯破舊。
村內公園眾多。
穿過街巷,河涌邊的東頭新街,十幾棵的樟樹高高聳立,樹下是整潔的街道,還有一片小花園。葛岸村是有美學功底在身上的,在人居環境整治的浪潮中實施“見縫插綠”策略,和村民一起對房前屋后閑置土地、道路旁的綠化空地栽種綠植,美化護欄?!拔覀兇宓木G化面積達60%,植樹節都不知道往哪里種樹了?!碑數卮迕瘛胺矤栙悺敝袔е鵁o盡的驕傲。
原來的衛生黑點改造成了“醉美街景”“小花園”。
村內隨處可見綠蔭。
■“永無憂”的底氣:文化基因里的共治密碼
葛岸老一輩常言:“任憑天下亂,葛岸永無憂。”這句口頭禪并非空談——葛仙誕自古代傳承至今經歷曲折,曾因各種歷史原因巡游中斷,村民仍分區抬菩薩祈福;70年代傳統復蘇,葛岸村東區率先扛起大旗;2024年村居改造,90年代鄉賢捐資建造的退管服務中心通過新一輪優化升級為多功能養老服務中心。從人居環境整治紅榜村到佛山市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優秀村,葛岸每年投入超130萬元提升村貌,背后是村民議事會協商、長者志愿服務隊行動、青少年參與文化傳承的全民共治。
葛岸村貌環境優美宜人。
在“百千萬工程”引領下,葛岸以文化傳承為錨點,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岑桑書屋從作家祖屋變身公共文化空間,千冊藏書滋養學子;村史館收藏老物件、口述史,青年志愿者成為文化傳承生力軍;葛仙公園、岑氏大宗祠持續活化,夏令營、非遺活動讓古建筑“活”起來。銅鑼聲年復一年的默契中,葛岸人正以信仰之力,書寫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鄉村敘事。
岑桑書屋也是村內學子的文化傳承之地。
最近天氣十分晴朗,但每年農歷三月廿四的葛仙誕巡游,天空總會下點小雨。當地村民都打趣,這是仙翁看到了在施仙露。其實,葛岸人都知道:那不是仙露,是千百年來未曾冷卻的熱忱。
所以,4月21日(農歷三月廿四),葛岸村的這場尋“仙”之旅,你參加嗎?
編輯:貞華
視頻:周鐵強
(部分視頻圖片由“葛岸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