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到了桂林!
齊白石的憶桂林詩說“旁人聆聽說荊關,宗派夸能只汗顏,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慣桂林山”。齊白石是已逝的當代書畫大師,這首詩一方面夸耀自己,不受傳統的縛困,荊浩、關同是五代的畫家,另方面用桂林的山水與他的畫相比,可見桂林山水,是自然界藝術所尋求的最高境界。
是春日,我得到馬來西亞政府的批準,往中國探親,先游北京后乘飛機經湖南長沙,到廣西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游玩。
我們坐的是小飛機,日落的時候,機窗外視野甚好,端莊的空姐給我一把小扇。在殘陽的余暉下,桂林在望了,萬山聳立,諸峰如竹筍平地拔起,漓江如青色的絲帶,在地面上回旋蜿蜒。令我神往,群山深處,桂林城坐落其間。
夜眠的漓江飯店,樓高八九層,建在象鼻山之旁,旅舍窗外便對著象鼻山。明朗的月光下,龐然的大象,它把象鼻子伸進江畔汲水,桃花江和漓江的水繞流象山前,傳說大象本有靈性,但古代的統治者,建一小塔像劍刺象心臟,以免戀愛人間。
我們先游市內的獨秀峰及疊彩山,獨秀峰前桂花香遍,香風吹來,使人心爽,疊彩山像彩石疊成,沿石級有山亭歇腳,亭前看學生們在寫生,亭內有三五老人弈棋,游客走過,亦不多望我們一眼,石級盡處便是峰頂,峰頂可以環眺全城。
花橋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米紅色的橋拱,橋上有精巧的玻璃瓦面,從前橋邊的馬肉米粉很出名,如今只有在漓江飯店吃到,過橋米粉配一碟薄如紙的豬肉片,先放肉片在碗內,再加沸湯米粉,香滑美味之極,故曰“過橋”。
駱駝山樣子真像駱駝,有峰、有頭、有尾,山下有園,我會為此山容寫生,帶來許多靈感。
游桂林不游桂林的溶洞,只看名山的表面,就失去許多樂趣。清代詩人袁子才說,桂林山洞如蓮房牛爛,形容得十分透切真實。桂林的山石,是石灰巖沉淀的凝成,所以了無泥質,筆直而生。人家說石頭是死的,但蘆笛巖的石是有生命的,從巖石水點滴下來的鐘乳,每年都生長著,有些鐘乳石,已經接近上萬年生長史,敲著鐘乳石,發出不同的音律,沉重的、清爽的、搖蕩的,扣人心弦。
乳石內的奇景甚多,如獅林朝震,紅羅寶帳,半詩臺,瓜果園,只尾峰,及大鬧天宮的孫大圣定海神針,頂著欲塌的天石,美不勝收,見平生所未見。惜旅期所限,未能在名山多住,但水光山色,常在畫稿反復再畫,不能一日忘懷。
(沙巴亞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