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靜穆中的喧囂,是喧囂中的靜穆,走進沙滘陳氏大宗祠,作為一個尋訪者,我對它的影像是如此的二元對立!
一、
朔風吹面,夕陽正一點一點地西遁著,修葺一新的宗祠前座正脊卻浸潤在一片金色流溢之中!雙龍伴鼎(寓意是寶鼎呈祥、走向鼎盛,共創繁榮)、五福臨門……色彩妍麗的灰雕構圖是那樣的整飭有序,人物雕飾是那樣凹凸有致,栩栩如生。一幅鐫刻著“厚德載福”與“瑞氣呈祥”八個大字的對聯高嵌在最顯眼的地方,恍如華貴禮服上的黼黻,在金色流溢中煥現著煙霞,熠熠奪目!
這是一進坐南向北,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硬山式建筑,據說里面可容千人。要進去,一定要低頭經過雙層大門。雙層大門雖說大約有3米多高,但下層的門卻大約只有1.5米左右。據說當年周滿記在設計時別有深意的:兩扇大門的合縫之間留有一只方形的“腳”,無論是達官紆貴,還是販夫走卒,為了避免碰傷頭,進入祠堂都得低下頭(象征著向陳氏祖先鞠躬)。
中國人尊崇祖先的文化基因,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呵育!
漫行在用彩色玻璃,格心通花鏤空,裙板花鳥圖案巧妙點綴的廡廊、襯祠間時,當年合族祭祀時那肅穆與喧囂交錯,炮竹與祖香氤氳的場景似乎撲面而來……在這個裝飾貴美的公共物理空間里,升騰在陳氏族人心中的肯定是一份濃得化不開的血緣意識,一股可敬可怕的凝聚力,一份發家致富揚名顯聲的豪氣!
數千年來,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群落活動遍及朝野,這在標榜以“孝”治天下,以“敬天法祖”為圭臬的清代尤為鼎盛,宗族成為保障社會穩定與發展的最基本社會組織。舉凡有為之士,其背后往往有著一個禮拜詩書亦或崇尚實干的宗族,作為禮制中心的宗祠自然就成了緬懷祖先,揚善扶弱,合議族務的重要場域。陳氏大宗祠在那個時代應運而生,并能在嶺南眾多宗祠中聲名遠播,肯定有它的獨特之處!
“宗祠最初擬名為‘仙溪太祖祠’,但現在族內多叫它為‘本仁堂’”,是陳氏大宗祠堂號。 陳氏長者宗廉先生介紹說?!昂竦隆蹦藶槿噬蒲?! “厚德載?!彼淖掷锘蛟S潛藏著陳氏大宗祠聲名遠播的一個密碼?!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難怪這里宗支繁茂,人才輩出!
這兒是一處敦宗睦族、光前裕后的福地!
二、
一百一十六年前的一天,傳說當時鄉紳陳文蔚先生是南順三十六鄉長,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他倡議建造陳氏大宗祠。南洋經商的沙滘人陳泰回來了,倡議筑建陳氏家祠。據說為了那份承諾,他遠渡馬來西亞等地,派人深入林區,選購良材,當年是怎么運回來的?個中艱辛,也許只有陳泰自知!但徜徉在用酸枝、坤甸、柚木、花梨、東京等木料裝飾的空間時,我依然還能觸感到陳泰帶回的那份熾熱的赤子情懷!
于是涵蘊在陳氏所有血親心中的那份凝聚力與豪氣迸發出來了:合巨資并聘請了建廣州陳家祠的建筑工藝師參與建造,每日近千人開工,歷經六個春秋,一座氣勢恢宏的祠堂赫然矗立在三河交叉處,在舟楫往來穿梭不舍晝夜的嶺南水鄉之上。陳氏族人說:“近百年來,仙溪太祖后人在全世界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枝散葉,或作小買賣、或作大商巨賈,甚至入籍外國出任政要首腦!宗祠的族譜里就詳細地記載著這些子孫奮斗的事跡?!?,宗祠,成了眾多的游子心中最為念想的精神家園!而列入故園的宗祠,成為了在他們闖蕩四方,篳路藍縷創業進程中最強大的生命動力!
而同在那個時代,有著同樣貨通天下視野的皖南徽商,也把宗祠建得到處都是。筑祠祀祖,認族歸宗,讓情懷物化,讓喧囂的搏擊人生找到一處靜穆的休憩之所!這或許是行走異鄉的游子們的共同鄉愿!
這里是一隅游子心靈歸依,回報桑梓的飛地!
三、
宗祠中座近天井處,一個丹墀式大臺階上,還有一個用石板砌成的石臺,這在宗祠的整個空間布置中格外凸顯,那是舊時逢年過節戲班搭臺表演的劇場,據說每逢舉辦社戲之際,祠內千人匯聚觀看,熙熙攘攘,蔚為大觀。在那個沒有電子媒介傳播文化的時代,鄉民們就可藉此零距離接觸原生態的藝術盛宴,實在讓我等眼熱!
“酒香不怕巷子深”,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作為《武當》與《新方世玉》的 “廣東會館”、“昆盧閣”的外景,人們在電影、電視搖曳的鏡頭中,見識到了它的嵯峨,品讀到了嶺南宗祠之美,陳氏大宗祠文化內蘊被綻放出來了!
宗祠前座右側有一門,上書 “沙滘小學”四字讓人矚目,原來在風雨相兼的百年中,陳氏宗祠曾是逾千名學童的庇護之所,成為庠序之地達六十多載——文明就在這歷經歲月漫漶的宗祠里得以薪火相傳!
于是嶄新的文化人格在這靜穆的場域里孕育,現在,新樂從人把目光投向這有些蒼舊的屋宇與庭院,想讓它承接珠三角文化脈絡,還原珠三角的風尚習俗,繼而將其打造成集文化產品、文化展示、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文化產業體。
行嗎?似乎不行,因為宗祠近年來是有些沉寂了!
三十年來,這片土地上豎起了鱗次櫛比、名聞遐邇的家具商城,國內、國際客商云集于此,但行色匆匆的人們中鮮有會停駐腳步,主動尋覓隱藏在商城后面這處寂靜的宗祠的。當下許多鄉民都已成了商業經營的受益人,日子過得悠哉游哉。在這個宗法社會已分崩離析,商海風云變幻不定的日子里,庇蔭過先祖的靜穆的宗祠似乎都已成為一道漸行漸遠的風景,陳氏大宗祠仿佛也有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式微!
只是在這個文化更是生產力的時代,轉變觀念的契機往往倏忽而至:徽商故里、成都武侯祠等的宗祠幾年間相繼成了旅游熱點,佛山一環的建成,讓陳氏大宗祠成了最近的文化景點之一,近水樓臺應先得月,這讓決策者們看到了張大本土文化品牌的效應與可行性,登高一呼,陳氏族親的捐款就紛至沓來,陳氏大宗祠首期工程修繕工程用去了600多萬并已順利完成?,F二期維修工程的600多萬元巨款也已籌齊。人們計劃將修復后的陳氏大宗祠成為記錄和展示本地歷史文化發展風貌的特色博物館,成為展現樂從家具文化品牌產品的淵藪!
在這里我聽到了一個感人故事:由陳氏長者們組成的智囊團在宗祠修繕工作中殫精竭力!為復原多年前被吹坍的正脊,他們枯思苦憶,多方搜尋,甚至北上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參研,最后才有了如今美輪美奐,修復如舊的正脊。另一位與陳氏宗親毫無關聯的饒樹榮先生,也曾為宗祠的再放光彩奔走吶喊!
正是這些可敬的民間文化守護者,才讓宗祠得以沐浴時代的陽光!在這個信息密集,交通便利的時代,宗祠的主要意義也許不僅僅是陳氏宗親聯宗的場所,而是要作為一個古典文化事業的象征而存現著,因為宗祠精美的建筑本身就是嶺南文化的物化,它的建筑規模、格式就包含有向后代灌輸一種文化意識的內涵,它讓我們聯想到了文化存繼的艱辛百年歷程,聯想到一個族群對于親情的呵護,對于文化的弘揚是何等的神圣,而這正是現在這個喧囂的、人情淡漠的都市生活里的稀缺資源!
讓宗祠成為古典文化事業的見證,成為品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文化心靈的載體,成為建設本土新文化的一面大纛。而這,行!
這里是一方文脈繁衍生息,張大文化品牌的旺地!
步出祠外,夕陽已下,靜穆中,我猛然發現,一個宗族繁茂的密碼其實早就書寫在陳氏大宗祠的青磚黛瓦,雕梁畫棟之上!更重要的是:也許就在明天,旭日東升的天穹下,這座城市新的文化地標矗立起來了,那時喧囂不絕的跫然足音將傳遍宗祠每一個角落! (文/卓瓊梅)
2009年 12月26日夜于燈下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