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梁雯雯 通訊員羅利鵬、周鵬) “克隆銀行卡詐騙”、“釣魚網站盜取信息詐騙”、“冒充職能部門指令進行銀行卡轉賬詐騙”、“借卡收匯款詐騙”……近期,順德發生不少銀行卡詐騙案,這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擔憂。該現象也引起了順德警方的注意,昨日(9月19日),順德區公安局專門對“借卡收匯款詐騙”進行了解讀,并教市民幾招防騙術。
警方就以覃小姐為例分析“借卡收匯款詐騙”四步驟。
第一步:騙子使出苦肉計,向好心人求助
2012年7月30日晚上,覃小姐在順德區均安鎮某超市門口碰到兩名外地女子,兩名女子說自己開車撞到人了,現在急需用錢醫治對方,但錢不夠,急需聯系家里匯錢過來,手機話費余額又不足,于是覃小姐就把手機借給了這兩名“可憐”的女子。
警方表示,通常騙子首先都會利用事主的同情心進行試探性接觸。一般會說自己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碰巧發生交通事故撞了人,恰巧又沒有電話,現在急需打個電話讓人匯款過來,于是向事主借個手機打電話。
也有些騙子則聲稱自己是外地大老板,第一次來到這里做生意,沒有熟人,手機和錢包又被盜了,向事主借手機打電話。騙子很重視這個步驟,這為下一步借卡收匯款做個鋪墊,也是初步試探一下這個對象是否可以進行詐騙。
第二步:與事主套近乎,消除戒備心
兩名女子打完電話后就把手機還給了覃小姐,為表示感激之情,邀請覃小姐到肯德基快餐店聊天,送上飲料和美食。她們邊吃邊聊,一下子就混熟了。從交通事故開始談到工作、生活、家庭。覃小姐會認為這兩名“可憐”的女子知恩圖報,一定也是好人。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漸漸成為她們的“網中物”,落入其中陷阱了。
得到事主的積極回應后,騙子一般都不會直奔主題,提出“借卡”;而是采用迂回戰術,與事主拉家常,消防速度的戒備心理,然后在閑談中順理成章地引出“借卡”的主題。
第三步:借手機查余額,騙取銀行卡密碼
兩名女子在交談中說已經打電話叫家人匯錢過來,但她們沒有這邊的銀行卡,要向覃小姐借張銀行卡用來接收匯款。聽到對方的請求,覃小姐爽快地答應了。她們又問覃小姐卡內存款有多少以方便還款,覃小姐說不知道,于是那兩名女子迅速拿出手機撥打農商銀行客服電話,并叫覃小姐輸入了銀行卡密碼,經查詢得知卡內存款有8300多元。
這是詐騙的中心環節,騙子為了獲取銀行卡密碼,會用一系列“符合邏輯”的語言麻痹事主,更有甚者是承諾事后給一筆可觀的報酬,讓事主乖乖地輸入銀行卡密碼。警方在此提醒,不要給所謂的可觀報酬所誘惑,因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第四步:事主后知后覺,騙子已取款逃離
取得了覃小姐的銀行密碼,兩名女子說明天辦完事后,會到把銀行卡還給覃小姐的,隨后兩人急匆匆離開了,留下了覃小姐一個人。第二天下午,覃小姐一直沒有等到那兩名女子,這時覃小姐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受騙。經查詢,銀行工作人員告知她卡內存款8300多元早已經被人取走了,覃小姐馬上傻了眼。而此刻離事發已相隔17小時,騙子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了。
騙子獲取了銀行卡密碼后就會想方設法離開,爭取全身而退;如果事主發覺被騙,騙子甚至會變得窮兇極惡進行搶奪銀行卡。但是,一般有之前“扎實”的鋪墊工作,事主都不會察覺被騙,而是“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銀行卡。
通過覃小姐被騙的案例,警方提醒,騙子非常狡猾,利用事主的善良、貪圖小便宜為突破口,步步為營,逐步打消事主的心理戒備,悄然獲取了事主的銀行卡及密碼,然后溜之大吉。
此外,這些騙子一般都是流竄作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交談中所提供的信息幾乎都是假的,這也給警方的偵破案件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為此,大家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防騙意識,發現可疑人員及時報警。
(編輯:尹辰)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