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飽受金融危機深重影響的今天,在中國經濟艱難復蘇的道路上,剛剛結束的順德上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卻傳出振奮人心的消息:順德經濟國內生產總值強勁增長12%。
順德憑什么?這不僅得益于順德強大的經濟基礎、先行先試的實干精神,也歸功于順德文化的歷史底蘊、人文精神、凝聚力與創造力,順德成為全國文化先進單位廣東省三個驗收單位之一就是最好的體現。地區與地區的競爭,最終取決于文化的競爭,繁榮的順德文化、鮮明的文化形象、濃厚的文化氛圍,不管過去還是今天,都在為順德注入無窮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重心下移文化惠民見實效
7月20日晚8時,在去年初各鎮街初賽的基礎上,“中國移動杯”順德村居籃球賽第二階段全面打響。這個歷時3個月,全區32個村委會、居委會籃球隊踴躍參與的賽事,又一次成為順德區村居文體活動的熱點,預計吸引20萬民眾觀看比賽。
佛山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劉海在大會小會上不斷強調,文體工作要“重心下移、服務基層”,讓基層群眾真正受惠。為此,順德文體部門不再滿足于區級層面的文化建設、文化活動,而是調轉方向、眼睛向下,將文化工作的視野與觸角從區鎮延伸到村居,“種”到村居百姓的家門口。
“我們堅持以服務基層為第一要務,以群眾的文化需求為切入點,以保障群眾文化權益為根本出發點,完善‘結構合理、發展平衡、資源共享、公平便利、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保障體系’。”順德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張新杰說。
從2007年開始,“‘10個100’文體活動送萬家”正式拉開了文化惠民工程的序幕。10個文體項目,每個項目100場活動,大大地豐富和充實了基層發起人的生活,各鎮街文化部門迅速行動起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服務百姓中去,送文化到村居成了鎮街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
通過推進“家門口的電影院”工程、“家門口的圖書館”工程,順德老百姓坐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免費的電影文化大餐。2008年度放映任務于今年3月完成,共放映2382場公益電影,實現“一月一村(居)放一場公益電影”的目標。目前順德已建立起三級圖書服務網絡,30個基層圖書服務網點已覆蓋全區,圖書館開放時間也從原來每周48.5小時增至68小時。
重心下移、服務民眾,緊扣時代主題,創新方式方法,成為了順德文化部門的新目標。順德全民讀書系列活動、順德美術系列展活動、順德民歌大賽……在順德,各種文體活動終年“你方唱罷我登場”,總是高潮迭起、精彩連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區每年舉辦文體活動超過4000場次,參與人數超過700萬人次。
文化的發展繁榮不僅僅是量的增長,更意味著質的提升,順德著力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全力培育地方優勢文化,扶持地方文化力量。目前全區共有體校網點61間、圖書服務網點33個,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基地30個、鎮級文體協會組織166個,村居級表演隊139支,興趣小組170個。基層公益性藝術培訓、體育骨干和體育社會指導員培訓、輔導活動,參加人數達3萬人次,創作各類文藝作品3萬多件。
◎文化品牌
提升順德軟實力
品牌就是影響力,品牌也是競爭力。緊緊抓住曲藝、龍舟、武術、美術四大文化品牌的維護與打造,順德城市散發出無窮的魅力,每年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落地生根、安居樂業。
順德是“中國曲藝之鄉”,近年來,順德先后主辦和承辦了廣東省首屆曲藝大賽、廣東省第二屆青少年曲藝大賽、廣東省“明日之星”曲藝大賽、真情信合·粵韻金秋順德曲藝大匯演等重要賽事和活動,順德的劇團也由一家猛增到四家。政府的強力推動,使傳統而古老的藝術在新興文化的沖擊面前,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順德是“全國龍舟之鄉”,2007年國慶節舉辦的順德龍舟大賽,吸引了30多萬市民參與,“同舟共濟、奮勇當先”的龍舟精神已經成為順德的城市靈魂。2008年,容桂街道更是掛上了“中國龍舟訓練基地”的牌匾,順德主動承擔起國家龍舟運動興盛與發展的重任。
面積僅有806平方公里的順德,卻擁有武術協會組織316個,美協組織14個,會員1400多人,目前順德正在申報“中國武術之鄉”、“中國美術之鄉”,順德傳統與優勢品牌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在激勵美術品牌發展方面,順德將出臺由政府定期購藏順德籍美術家作品,以政府的名義舉辦順德美術雙年展,籌備成立順德畫院、順德藝術展覽中心等多種政策措施。
“文化鳳城”、“活力勒流,文化勒流”、“彩色樂從”、“錦繡龍江”、“水鄉杏壇”、“和諧均安”……一鎮一品牌、一村一特色,多年來,順德各個鎮街各出其招、各展其能,紅紅火火的品牌文化活動,將順德文化的天空裝扮得分外艷麗。
目前,各個鎮街積極挖掘自身文化資源優勢,進一步打造文化拳頭產品。8月下旬,廣東香云紗文化產業園即將在倫教正式開園,碧江創意產業園、容桂時尚創意園、孔雀廊文化廣場也正在積極策劃中。
文物保護方面,順德大力推動區鎮村三級文物保護工程,區鎮(街)村(居)和社會共投入資金超過8000萬元,維修文物10處,正在維修11處。龍舟說唱、香云紗染整技藝、人龍舞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創新機制
文體服務大轉型
建立一套具有自主創新發展能力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模式,也是順德文體管理工作的新追求。
過去,各個層面文體部門多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障礙;而現在,堅持大文化的發展理念,管文化的行政理念,種文化的工作理念,成為這幾年文體服務轉型的突破口。
改進行政效能,規范行政審批。僅在2008年,順德文廣新局就梳理審批事項20個,縮短辦事流程49個,改進不合理的審批事項36個,窗口即辦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67%,實現窗口辦結率100%,大大提高了服務流程的透明度,方便企業、市民辦事。
重點圍繞強化事業單位的公共文化服務意識、順德文化部門加強政策監管的力度,以嚴格執法,不斷凈化文化市場,促進社會穩定和諧。2006年以來,順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聯合公安、工商及鎮街執法力量,共出動20770人次,檢查文化經營場所13365間次,收繳非法音像制品270170張,收繳非法書報刊184816份,查處“黑網吧”1109間,暫扣電腦9672臺,集中銷毀非法音像、計算機軟件制品48萬張。
創新,是順德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目前,順德正在全力推進文化發展規劃,“文化發展規劃一點也不虛,我們設置的六大指標,既有具體部門對接,也有完成時間表。”張新杰表示。
聲音
杏壇文化站站長鄧家聲:
兼顧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
近年來,順德在文物保護上下足了力氣,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保護文物的擔子仍然很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需要更多地保留當時的歷史風貌和人們生活的狀態,要避免出現“開發收益第一,有效保護為次”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不能將已有的文物保護單位打造成一個完全經濟驅動的旅游點,兼顧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我們更希望老百姓在有著明顯文明傳承印記的村落中健康地、能與現代社會接軌地生活下去。
順德粵劇團團長莫延祥:
文化品牌需要悉心呵護
順德文化品牌有良好的基礎,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悉心呵護,讓它們繼續做強做大。我自己是唱粵曲的,毫不自夸地說,順德的粵曲品牌,不僅在國內有巨大影響,在加拿大、美國等地都影響深遠,經常有人從國外打電話到團里,稱贊順德粵劇。我認為順德粵曲發展前途無限,因為粵劇在順德的根基非常深,現在全區有超過100個曲藝社,能唱粵劇的人比比皆是。有這樣的基礎加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只要好好地開發這些資源,粵曲的騰飛不會太遠。
龍江鎮基層文化工作者張家銀:
文化搭起新老順德人融合平臺
現在到順德定居的新順德人越來越多。這些新順德人如何接觸了解陌生的環境,為當地社會所接受?靠的是文化的力量。這就需要政府出馬,從文化方面將兩者進行“撮合”。但其中要考慮到新順德人的文化背景,需要用兩者都能接受的文化形式進行宣傳。最終使新老順德人擰成一股繩,共同為建設順德出一份力。
詳解
推陳出新破題文化“短板”
武術文化、粵劇文化、飲食文化、狀元文化……多年來,順德積淀了豐富而又在國內外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歷史文化(人文)資源。但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順德文化的發展水平和國際化、城市化程度,與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品牌發展遇瓶頸
順德擁有曲藝、美術、龍舟、水球等眾多傳統文化品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歷史底蘊。這些品牌曾取得過驕人的戰績或得到業界的充分肯定,獲得諸多榮譽。但近年來,品牌實力弱化,發展遭遇瓶頸。
據悉,順德粵劇團年演出250余場,服務范圍廣布全省甚至港澳。但目前其演出的劇目以傳統戲為主,難以出新作、出名角;順德龍舟專業隊伍于1997年解散后人才流失,順德龍舟外出參賽往往遭遇代表異地參賽的“順德兵團”;“李小龍”、“詠春拳”奠定了順德武術品牌的地位,但武術發展同樣因缺乏推廣、傳承的強有力扶持措施,品牌難擦亮。體制瓶頸、人才瓶頸必須突破,這樣才能實現“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轉變。
文化資源待整合
順德旅游的文化資源豐厚,狀元文化、水鄉文化、祠堂文化、武術文化、香云紗等特色明顯,但缺乏策劃、整合、提升,導致號召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夠。順德在珠三角缺乏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景點,名聲最大的清暉園也需提升全國影響力。
順德的人龍舞、唱龍舟、香云紗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資源是文化企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無疑也是順德塑造文化品牌的一個新增長點。但這些文化資源在順德暫時還未嫁接到產業這棵大樹上。
文化產業望突破
文化品牌實力弱化、文化資源難開發等等原因也間接導致了順德文化產業難做大。因為感覺發展文化產業很難出效益,所以順德文化產業缺少政府主導的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文化幼苗需要各方悉心呵護,才能慢慢長大。
當前,順德仍缺少培育和集聚企業的機制。在資金扶持、人才培養、優惠政策等方面未能形成有效的系統。此外,缺乏以核心產品為主導的大型產業項目。由于核心產品和核心服務的缺位,難以拓展珠三角及周邊市場。
剖析
珠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文化新路向
盡管早已是全國文化先進,順德文化依然不能放緩前行的步伐,因為時勢催人。《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將城市建成“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建成“十里文化圈”的要求,在珠三角一體化背景下順德文化任重道遠。“要達到《規劃綱要》的要求,我們要把文化做實、做細、做精、做準,因為文化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能提升人的素質、改變人的生活方式、提升城市的魅力。”順德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梁惠英說。
為了讓順德文化走出一輪新“行情”,解決認識問題將擺在第一位。順德文體局提出了從三個層次重新認識文化:一是要認識到做活文化是順德未來立足珠三角的重要環節,不能讓順德成為文化的“沙漠”,生活的“孤島”;二是要認識到做活文化是貫穿市民終身教育的重要方式,不能讓市民成為經濟的“富翁”、思想的“窮人”;三是要認識到做活文化是建設和諧順德的重要基石,讓文體組織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第三方。
如果說認識問題是一個“前提”,定位則是“必要條件”。因為在珠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在經濟實力、城市環境同質性的前提下,城市的生命和魅力根本在于保持城市文化性格的獨特性,而這種獨特性是順德的歷史塑造和長期積淀而成的。
城市的居住有三個層次:宜居、利居、樂居,宜居是基礎,立足于生存;利居側重于創業,立足于發展;樂居則側重于生活,是宜居和利居的綜合和提高。順德已將樂居作為文化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有識之士認為,要把文化發展納入經濟、城市和社會的三大發展規劃。這是宏觀層面上的保障,在微觀上必須創新文化發展模式,文化產業這篇文章必須做活。
順德區文體局擬將文化產業定位為以“三個中心、兩個集聚”為主題,建設特色鮮明、人文薈萃、資源集聚、規模優勢、輻射周邊的文化產業先進區。具體的路徑是依托本地的特色資源,引入國際先進理念,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市場寬廣、優勢明顯的重點項目。以它們為抓手,帶動全局發展。
創新還體現在文化服務模式和文化管理模式上,在服務模式上順德擬實施“國民藝術教育推進工程”,以制度完善基層文體設施建設,扶持文化強勢群體,同時做好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則通過搭建溝通與合作平臺,施行科學管理,提升管理效益,提高執行能力。
要想讓文化真正上一個臺階,必須出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目前順德的美術品牌、龍舟品牌、曲藝品牌、武術品牌、美食品牌都小有名氣,但要真正成為代表區域形象的強勢品牌,還有不少功課要做。順德文化部門擬制訂政策,增加對體育網點學校、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基地(學校)的業務指導和補貼,擴大順德文化品牌的發展基礎和后勁。
(編輯:阿軍)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