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湛江市廣泛開展以“四通五改六進村”為載體的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廣大農村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變革。
湛江的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從遂溪縣起步,逐步向全市鋪開。幾年來,各地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創建形式和方法,形成比較成熟的三種模式。
一是“徐聞模式”,實施“千官扶千村、萬干齊回村”工程。徐聞縣動員本縣干部回鄉掛點,發動群眾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回鄉干部深入農村,與農民共謀劃、同奮戰,引導和幫助解決生態文明村創建中的各種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的熱情,促進了創建活動順利開展。幾年來,全縣共組織10000多名干部(其中副科以上領導干部732名)回村發動群眾建設生態文明村,建成了生態文明村638個,占自然村總數50.6%。
二是“吳川模式”,實施“回歸”工程。吳川市根據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較多的實際,發動務工經商成功人士回家鄉創建生態文明村,用實際行動反哺家鄉建設,回報家鄉百姓。2000年以來,該市發動社會各界人士捐資5億多元,其中個人捐資50萬元以上的有120多人,個人捐資最多的達2000多萬元。創建了文明村803個,占自然村總數50.7%,其中林屋村、芝藹村、蛤嶺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山溪洋等6個村莊被評為省文明村。
三是“廉江模式”,實施“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工程。廉江市依托當地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生態資源、旅游資源,成片規劃,建設生態示范區。為了加快示范區建設,引導村企共建,發動群眾“三拆三建”,即“拆殘建綠”、“拆舊建新”、“拆亂建路”,對舊村場進行改造。目前,該市規劃建設生態示范區3個,建成生態文明村380個,形成了湛江市生態文明村建設的新亮點。
點評:
對于許多地方來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尚是新鮮的事物,借鑒其它地方的成功經驗顯然十分重要。湛江三種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固定模式”,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是湛江三種模式最核心的精神。鼓勵創新,因地因時制宜,尊重群眾選擇,模式才有生命力。
(編輯:謝全)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