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維
臺灣之行,來回七天,游訪學習12個地方,有非常貼近百姓生活的基層社區,如:汐止中正社區發展協會、順興社區發展協會;有以服務促進社區發展,并融合商業理念的服務中心,如:左營社區性小規模多機能高齡者綜合服務中心;有結合商業和社會服務于一體,并能解決社會需求問題的社會企業,例如:苗栗全家便利店、南投鹿谷清水溝重建協會、光原社會企業;有科技與文化各獨樹一幟,帶動區域發展的實體,如:新竹科園園區、高雄文創園區、臺北文創園區;更有社區營造模范點及學習圣地,如中華社區營造學會、臺灣義守大學。
類型多樣,感受良多,至今為止,仍然無法忘記這7天帶給自己的舒適感和愉悅感。以臺北為例,其作為臺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267.6萬(百度百科數據)。順德面積806公里,人口248萬(百度百科數據)。盡管順德這座小城在中國大陸同類型城市而言已名列前茅,綜合感覺不錯,但是與臺灣初感而言,仍有差距。當然有些并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好的東西并不影響我們對其加以研究及學習。
綜合而言,在以下方面臺灣先人一步,值得我們學習:
一、公民社會所體現的人文素養
美國著名現代化研究學者英格爾斯在研究人的現代化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時指出:“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法,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群傳統人的手中變成廢紙一堆?!?br />
所以說,人的現代性是公民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而公民社區發育則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社會成員自主行動的空間、社會成員的公民精神。
從下機入境臺灣工作人員的引導,到參觀點臺灣志工的表現,再到所走的各個地方,再看回陪伴我們7天的臺灣本地導游。都讓我感受到這里生活的慢節奏,行動的舒緩、語氣的耐心溫柔、對人的真誠尊重、社區選舉時的各種拉票舉動等,都散發出一種自主的氣息,這種自主透露著一種驕傲,一種平等。所以這種的慢節奏是綜合實力最后產出的結果,并不意味著經濟落后,而是經濟與社會(人文、環境等)協調發展的表征。
二、自下而上,上為下變
有民間社會組織的理事長、有最基層政府單位的里長、也有在高雄社會局負責社會事務管理這塊的科長現身說法,政府和民間的內容反映出共同點,即:自下而上,上為下變。
有人做理事長說自己就是有點傻,想做點事情;有人競選里長,說自己是之前找志愿者照顧年邁的母親,慢慢自己也想為社區做點事情;有人說負責每年的項目審批,有位媽媽申請了5000臺幣(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項目,為給小區里的小朋友講故事,社會局支持了這個項目,由于聽該媽媽講故事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所以計劃將停車場改成圖書館,為小區里更多的小朋友講故事,第二年申請了20萬臺幣(4萬人民幣左右),社會局也批了;甚至有些因為小區里的路燈壞了,想申請點錢修修,水溝變臭了,要申請些經費整治下,這些都可以向政府申請經費資助。而這些就是社區營造,政府搭臺給資源,將公共事務建設權限下放,社區居民拿資源上臺。就是這樣,調動社區居民自己的主動性共同建設社區。有參與感和投入感的社區才會讓人更有依戀感,因為這里面有自己的奉獻。
而當社區居民發現有些問題,如手續太過繁瑣,流程太為復雜,怎樣做會更好,只要沒有觸及到底線原則,有助于社區建設、居民生活,上都會盡量給予支持。在臺灣20年的社區營造中,這里面有政策的調整、經費的變化等,這些都僅僅圍繞與社區居民一起開展基層社區建設這個主題。而非如現如今,下面的問題要上面的體制調整才能更創新,而上面想在不進行變動的前提下緊逼下面創新出彩,這樣舍本逐末并不長久。
三、事無大小,益生活就好
你會看到藝術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耐心的在社區營造中心,做些有關社區文化沉淀的事情;你會看到有全職工作依舊天天騎車為老人送餐的義工,風雨不變;你會看到社會局負責社會事務的官員會經常走村莊,與農戶為友,跑基層,樂此不疲,已無法分離;你會感受到當年值有身價的商業老板最后來競選里長,想做好社區老人服務的那股熱情和認真勁兒。
在這里,沒有所謂大事和小事之分,在這里,只要自己喜歡做的,對社區好的,就行。這里沒有看到高高的榮譽、沒有偉大的嘉獎,會看到實實在在的東西,感受到這股舒服自在的人文氣息。
四、經濟與社會發展步調協調
在工業園,一線的工人工資基本達到每月6000—7000元人民幣左右,那邊的一個大土碗賣的永和豆漿折算成人民幣2.5元左右,拿到大陸同樣分量估計4—5元人民幣(保守估計)。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當人們滿足了生存的需求,才可能去談生活需求。我們有些企業員工們不是不想參加我們為其設計的貼切服務,而是在現在這樣的情境下,他們會首先選擇掙錢,來解決自己及其家人的基本需求,及其之外需要用錢才能解決的事情(如就學、醫療等),所以我們要反思現在的社會建設是否是單一割裂的建設?是否還未真正通過社會建設的整體設計來解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問題,這才能相得益彰,步調一致。現在我們社會服務所遇到的某些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五、以社區文本,生活氣息濃烈
當你我看到臺灣的第一眼,多為土地農田、低矮平房,與香港的高樓大廈的現代化感覺恰恰相反。這里會更多的感受到生活的氣息,這與順德這座具有經濟實力的小城剛好類似。社區里邊集中了不同單位的個體,社區事務管理分為區政府統籌及地方里負責。這就是一個生活的地方,在社區里你可以找到組織,找到做義工的地方,找到參與感和歸屬感。
短短7天,僅為短暫感悟,感謝主辦方的同時,也希望順德能夠越來越好,將這座具有溫情的城市塑造的更有內涵,更有本地市民積極參與的內涵,這種參與有康樂性活動公益參與,更期望有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的參與。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