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之文說:愛順德,就為她做點什么吧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方五四) “遙想去年跋涉時/風也獨自/雨也獨自/十年辛苦買花錢/笑我癡呆”,這首豪氣干云又有點小憂傷的詩歌,在明天(1月31日)的清暉詩會你將會聽到。創作這首詩的作者,是本次清暉詩會的協辦單位楊柳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丁之文。昨日(1月29日),順德城市網記者專訪了丁之文以了解他對順德、對詩歌、對順德文化的獨到見解。
■第一印象
坐在記者面前的丁之文,瘦削精干,記者注意到,他并不是土生土長的順德人,卻對順德幾乎了如指掌,說起順德來滔滔不絕。丁之文說,自己的故鄉是魚米之鄉、江南水鄉,“誰不說江南好”,還沒來順德前,他老覺得家鄉好。后來,在順德的老鄉說,順德也很好,綠樹成蔭,冬天也不冷。“當時靈光一閃,就喜歡上了,也定下來了,2006年國慶節后來順德。”
■對話詩者
愛順德,就為順德做點什么
愛順德,就為順德做點什么。對于新順德人丁之文來說,他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親自參與到順德的文化建設中來,通過協辦即將在1月31日進行的“冬日暖陽·清暉詩會”。“前兩次詩會,我一直都在關注,感覺特別好,覺得這個活動給詩歌愛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對順德文化的推動和傳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丁之文說,“希望順德多些人來參與這些活動,多些人對文化事業關注和推動。”
他特別贊同順德文化名人陳列在上次詩會所說的,一座沒有詩歌的城市是冷漠的城市。而順德,從來就不缺文化,不缺溫暖。為了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順德文化傳播中來,他不僅讓自己的企業成為詩會協辦單位,更是親自為詩會創作三首詩,打算屆時讓詩友朗誦。
當文學夢遇上順德,創造之泉源源不斷
在經歷了最初的疑慮后,丁之文靜下來觀察順德的環境時,真心覺得順德很不錯,“從經濟角度、文化角度來看,紅線女的故居、粵菜的發祥地、清暉園、長鹿農莊,覺得這個地方很有意思!有錢又有才!”說起順德的特色和景點,丁之文如數家珍。
“外來人員,到一個地方愛一個地方!”這是丁之文自己對順德感情的質樸表達,也因此,他筆耕不輟,除了創作大量詩歌外,還曾經投入資金制作順德的宣傳MV《順德》。說到下一步的創作計劃,他說自己于2014年國慶假期期間寫了一部反映順德點點滴滴的電影劇本《順德人家》,順德的風俗、景點、生活狀態都包含其中。
丁之文告訴記者,劇本的素材來源是受父親從小對他說的“必須到一線去”思想的影響,他經常觀察在順德生活的點點滴滴,“你想寫順德,你就到鄉下去接觸,婚假和家長里短的東西就來了。”丁之文覺得這些內容都是一個個腳印走出來的。
傳播“順德文化”,我輩需雙肩擔重任
愛順德,就為順德做點什么。對于這一點,丁之文是切切實實地做到了,不僅寫詩,拍宣傳順德的MV《順德》,協助舉辦清暉詩會,甚至真的成立了一家電影制作公司,準備把自己在國慶期間寫的劇本《順德人家》搬上大熒幕。
如果說詩歌創作是靈感涌動時盛放的曇花,那么電影劇本的創作則更考驗作者謀篇布局的能力,而將自己創作的劇本拍攝成電影,這聽起來有點象天方夜譚。面對記者的疑慮,丁之文笑了一下,開始給記者講述他的順德夢。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我只是一條鯰魚,將專業的人牽到一塊。”丁之文認為在順德文化氛圍非常濃厚,希望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電影好了,旅游景點在電影里掃幾個鏡頭,會紅起來的,順德的形象和品牌也會上去。”丁之文說,如今順德缺少完整的內容進行對外推介,而《順德人家》將順德大部分民俗和景點等納入其中,是一個對外宣傳順德的好機會。
■記者手記
愛上它才能真正了解它
以順德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是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大量的外來務工者與本地人朝夕相處,構成了一個新的社會環境。一方面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順德本身的秩序被打破,農業文明迅速被工業文明取代;另一方面,大量外來人口的涌入,不可避免帶來對文化的沖擊。
在珠三角談文化、做文化難是普遍的共識,尤其是一個外來人員,要對嶺南文化產生興趣并為之傳播不懈更難能可貴。丁之文做到了,并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下去,讓人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很多時候我們來到一個地方,在這里謀生、過活,但是有多少人是真心看過、了解過并喜愛過這個養活了我們自己的地方呢?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