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伯里民居群
■編者按
宗祠是凝聚漢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作為嶺南文化重要構成一脈,順德對于祠堂文化的關注尤為顯得在意。順德興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鄉,為數逾萬,構筑宏麗,有“順德祠堂南海廟”之譽。
尤其在當下,很難想象在物欲橫流的今天,祠堂究竟如何存活下來?并能夠繼續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其背后是一種怎樣的力量支撐和延續?順德祠堂是一部極具水鄉韻味的歷史之書,從扉頁開始就跳躍著水鄉的濃濃情懷,作為順德本土網絡媒體的順德城市網將從今日起,陸續推出鎮街祠堂專題策劃《訪古尋幽》,而由此延展順德的風土人情與人情世故,又從中捕捉了解順德和解讀順德這塊神奇熱土的重要線索。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甘昆德 通訊員勞浩勇) 你可懷念那些民國風建筑?在順德有七大民居群,不用遠游就可以感受時光變遷,仿佛穿越回到民國。位于順德樂從的沙滘,如今還保留著眾多民國時期的民居建筑。
穿過熱鬧的順德樂從家具城,走進沙滘南村,一片民國建筑出現在眼前,它就是牧伯里古民居群。沙滘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占地面積有兩萬多平方米,主要形成于清末民初,現今已經是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群大部分為古舊建筑,有代表性的約有30間,基本上都有100多年的歷史。”
牧伯里已是文物保護單位
說起南村“牧伯里”一名的由來,一直流傳著兩個版本,一說沙滘陳氏九世祖閑侶公,在兒孫長大成人后,仍堅持勞動,其晚年主要做點放牛羊的工作,因此被人稱為“牧伯”,后來他在今天的牧伯里一片建房屋,后人為紀念他故稱該地民居為“牧伯里”。
不過,現今陳氏族人卻另有一種說法,認為牧伯是古代對州郡一級長官的尊稱,在明清時期當地陳家有人在廣西當“牧伯”,后來其兩個兒子在沙滘南村開枝散葉,為了紀念他,因此稱之為“牧伯里”,現在村里還有牧伯祠堂。
記者了解到,牧伯里由17條平坦而大小相同的小巷均勻分隔,分前街和后街,房屋的建筑風格各異,既有較古老的中式鑊耳屋,也有民國初期的華僑按西方風格建筑的房屋。
民居上的磚雕
建筑群的建筑也較為精致,房屋均為青磚外墻,部分房屋墻腳由紅砂巖砌筑,門額及窗楣上均有精細的灰塑或磚雕裝飾,部分部分為中西結合的樓房式房屋,多為二層,內有木雕、磚雕、彩色玻璃屏風及古羅馬柱等。
據了解,在牧伯里前原豎有一塊石碑公約,該碑禁止在牧伯里所有住屋廳所開設煙館、賭館,禁止把房屋押給典當行或賣給外姓人,禁止擴建房屋等等。現今,牧伯里仍是當初興建時的規模,保留較為完好,而且里面住的仍多是陳姓人,即使部分人海外定居后,房子只是出租供人居住。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