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頭燒肉皮脆肉香
在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的晚宴上,一頭來自順德龍江鎮里海的東頭燒豬驚艷了全國,這頭皮脆肉嫩、金黃金黃的燒豬,令香港同胞也贊不絕口。
東頭燒豬乃龍江十大名菜之一,據當地村民介紹,燒豬起源于清朝,已有兩三百年歷史。不過,在改革開放前,東頭燒豬尚未形成市場,只有逢年過節時才出現在餐桌上,因此直至近二三十年來,才逐漸為人所知。
那么,東頭燒豬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夠成為龍江十大名菜之一,更是出現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晚宴上呢?那就要從它的制作工藝講起了!
“東頭燒豬味道好、皮脆肉香。”東頭燒豬繼承人、棉記燒臘店的老板廖沖光評價,東頭燒肉沿習古法,色亮味香,皮脆不韌,肉質干水,肥而不膩,是其他地方燒肉所不能比擬的。而要做到比其他燒豬更香、更脆,廖沖光表示,溫度是最關鍵的,燒爐內的溫度必須是300度左右。其次是選材,“選的生豬要不肥不瘦,比較薄皮的,重量比較適中,80-90斤最好。”廖沖光說。
燒豬講究技術,從選用的豬只,到腌制、味料配方、制作工藝、烘烤的火候等方面,都有成套成熟的工藝編程與要求。在佳叔燒臘店的加工場內,只見里面用分了多個小區域,有腌制區、加工區、還有燒爐等。加工區內掛著兩只剛剛入完爐的燒豬。
新鮮出爐的東頭燒豬
佳叔的兒子譚偉剛也是一個從事燒豬行業十多年的師傅,他介紹,豬宰好運到加工廠后,先是腌制,然后再進行加工入爐。入爐也分兩爐,第一爐主要是燒灼,然后拍破細針,疏氣、免氣泡,等到溫度達到300度以上時再下第二次爐;第二爐拿上來后,如有燒焦的,一般會用紙貼住。貼過紙后大概10分鐘左右,將燒焦的全部刮出來,再放入爐里面,這樣來回三次方可。“第一爐要保證燒豬灼得光鮮,不要被灼過火,到第二爐才能燒得好。如果灼爐灼得不好,再翻爐時一下爐就會全部燒焦、掉皮,只見白肉。”譚偉剛說。
傳統的燒豬用的炭燒,但由于木柴、炭等固體燃料,容易造成肉制品在加工過程中被木柴灰塵污染,因此,目前的加工場全部改為了電。通過300多度的高溫,不僅為豬皮提脆,逼出豬肉的芳香氣息,讓燒豬更加美味。
不過炙熱的爐火,也令加工場內的工作人員倍感難受,譚偉剛說,即使是冬天,在里面也像夏天一樣,熱得冒汗。所以為了讓傳統燒豬能夠繼續傳承下去,譚偉剛也通過改善加工場的環境,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于這個行業。 (何淑珍)
■相關閱讀
東頭燒豬要火了,“亮相”香港回歸紀念晚宴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