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1834-1895)字畬光、仲約,號若農、芍農,謚文誠,廣東順德均安上村人。清咸豐九年(1859)己未科孫家鼐榜進士第三人。
李文田原非今名,游學廣州,見某寺姚文田(字秋農)尚書書匾額,上有己未狀元印。他入考那年也是己未科,因此改名,別號若農。后來,他果然考中探花。只是仕途不暢,為官僅至侍郎。
李文田進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編修。由編修入值南書房。在南書房行走最久。同治六年,李文田出任四川鄉試副考官。同治九年,他以庶子任江西學政。累遷為侍講。后來又出任浙江鄉試副考官。他的母親已過七十古稀之年,他打算辭官還鄉侍奉老母。正值朝廷議論大修園林,于是李文田先上疏進諫免除大興土木,然后告假終養老母。擢升翰林院侍講學士。后歸廣東主講廣州鳳山、應元書院。歸鄉后,直到他母親去世,李文田才出任官職,任職禮部左侍郎。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漢《華岳廟碑斷本》宋拓本,故他把在廣州所筑之樓名曰“泰華樓”。
光緒十四年,李文田以侍講學士任江南鄉試主考官。而后,升為刑部侍郎,出任直隸學政,光緒十七年,李文田同樣以侍郎身份,再留任直隸學政。任學政時,他以能識拔真才實學之士,而為時人稱贊。光緒二十一年,李文田升至禮部侍郎。任經筵講官,入內閣。
李文田操守耿介而端正。學問淹雅,廣博,涉獵諸多書籍。他的學識精到淵博,出於鄭夾說、王深寧。無論金、元史實,西北水土,兼及醫方,沒有不涉及而且精道的,當時他名重海內。他平生研究整部遼、金、元三史。尤其熟悉典章、輿地,考證、索引十分精詳。此外,他的詞章書翰也不在話下。文章不雜浮詞,著作得體。時人言遠非張南皮(張之洞)所及。由于他所注釋的元、遼史,足以彌補所未著入的內容及其他不足,故號稱博淹。在當時他論學也有獨到見解,出發點不同于潘祖蔭,雖然他們之間關系密切,但從一開始就無唱合之言。他談論經時,曾譏諷翁同騄有不當之處,他倡導公羊學之舉,采用憑誠言召士的作為。他堅持一家之見,與他人各不相同,然而潘祖蔭,翁同騄都是聲名顯赫的權要人物。要不是李文田,一般人也沒有膽量,敢于堅持這些批評意見。
著有《宗伯詩文集》,還有《元圣武親征錄注》一卷、《元秘史注》十五卷、《雙溪醉隱集》六卷、《西游錄注》一卷、《朔方備乘札記》一卷、《林金石錄》一卷《林金石詩》一卷等。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