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度廣東省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結束,佛山市獲評教師11名,其中順德占了5名。作為代表,順德區華僑中學歷史教師陳維堅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榮譽。
其實,陳維堅身上還有廣東省南粵優秀歷史老師、廣東省佛山市優秀教師、首批廣東省中學歷史學科帶頭人等眾多令人敬佩的標簽。當問及“獲評教師職稱最高級別時,您的感受如何?”陳維堅說:“第一反應是更大的責任而非僅僅是榮譽。”的確,在他29年的教師生涯中,他始終爭當教學的領跑者和教改的實踐者,默默耕耘也努力奉獻著。
華僑中學歷史教師陳維堅
從山區走出來的名師,把教書作為事業
陳維堅是廣東肇慶人,1988年他從華南師范大學畢業,后回到老家一個山區的中學開始了執教生涯,他坦言,一開始只是把教書只當成謀生的職業,直到2000年他參加肇慶市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培養,經過名師的指導,自己的視野和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變化。隨后他開始寫論文、做課題,開始研究小組合作互助模式。
據了解,2003年,陳維堅所教的班級高考歷史平均分排肇慶第一,獲歷史單科狀元,為此,廣東省曾特意為他一個人召開研討會,專門研討“小組合作互助模式”,此后,他一下子就“火”了。2004年,他來到了順德執教,一教就是十幾年,這里開放、創新,注重教師培養的環境,讓他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擔任學校名師工作室,到鎮級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再到區特級教師工作室、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實踐基地工作室的主持人等,陳維堅把教學經驗和成果“傳授”給更多的老師。不過對他而言,作為主持人意味著責任和壓力,“驅使自己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做出成績來,這樣才不會辜負其他與自己交流的老師。”城網君了解到,為了提升自己,陳維堅始終堅持研讀專業教學書籍,參加各種研討會,加上參加國培等重大培養項目,來給自己持續“充電”。
隨著不斷的堅持和鉆研,陳維堅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受到廣泛認可,談及在順德教書的經歷,他心中滿是感激。“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學校非常注重對教師的培養,同時區教育部門也為老師搭建了很多成長的平臺,這是難能可貴的。”
“陳老師是一個有教育情懷、有理想,投入、敬業,師德高尚的優秀老師。”作為與他共事十多年的同事,如今也是順德華僑中學校長的吳劍平對陳維堅給予高度評價,同時他認為,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教學的核心,順德華僑中學制定了完善的名師培養方案,幫助老師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甚至卓越教師,并發揮其引領帶動作用,全面提升學校教學水平和質量。
小組合作互助模式受到學生喜愛
深耕幾十載,銳意打造師生培養特色品牌
陳維堅教育學生的小組合作互助模式,以及其工作室培養年輕老師的方法,在業界都非常知名。城網君獲悉,早在2000年,他就開始研究小組合作互助模式,不過當時家長學生和學校老師對這種模式并不認可,但陳維堅沒有放棄,開始在高一年級嘗試,讓學生了解小組互助模式的優勢,后來他所帶的兩個班歷史平均分全年級最高,漸漸的師生和家長才認可了這種模式。目前這種小組互助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區域內外一大品牌,每年都有來自廣州、深圳、珠海等地骨干教師,以及河南三門峽、洛陽市,遼寧葫蘆島市等地教育考察團到校聽課交流。
在陳維堅看來,小組合作互助模式最重要的是堅持,他的教學計劃不只是關注某個時間段,或者關注某個課本的單篇內容,而是落實到整個學年。同時,每屆學生小組討論情況他都會積累起來,然后不斷研究、完善。
而作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他在教師成長和培養方面,探索卓越型教師的成長規律,他將教師分為職初教師、骨干教師、卓越型教師三種類型,并認為教師成長至少要經歷兩個階段,通過調查得出結論:教師要通過帶著問題讀書,帶著反思教學,研習課例,撰寫論著等才能成長為卓越型教師。據悉,他的工作室以“互聯網+”提供的各種全新網絡平臺為載體,為學員提供“專家引領、師徒結對、學校體驗、合作學習、經驗分享”的學習機會與平臺,實現“讓骨干教師成名,讓名教師成‘家’”的目標。
陳維堅對跟崗培訓學員進行指導
建言教師隊伍建設,要打造順德品牌
對于順德區出臺的人才政策和“強師工程”、“青藍工程”等教師隊伍建設的舉措,作為區政協委員的陳維堅表示,頂層設計很好,不過重要的是將計劃落實到位,同時要給各級名師工作室的發展給予指導。此外他建議,順德要打造更多在全省甚至全國都聞名的名師和品牌工作室,在重視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也要注重順德本地成長起來的老師的培養與發展,“兩條腿”走路才更能留住人才。
同時,他想用自己的成長經歷提醒年輕教師,要制定長遠發展的規劃,對于自身的成長要有清晰的定位,同時不計較于一時得失和眼前利益,“踏實做好,付出一定是有回報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而提到接下來的規劃,陳維堅直言,將繼續發揮好省高中歷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省“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實踐基地工作室主持人等平臺的作用,探索名師成長的途徑,幫助更多年輕教師成才,為順德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堅實力量。“這是我的責任,自己也想更進一步回報社會對自己培養。”(湯智鴻)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