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順德人,甚至廣府人,不少人都聽說過“陳村種(棕)”這個粵語口語。那么,究竟應該是“陳村種”,還是“陳村粽”呢?雖眾說紛紜,但也各有出處。那為何有截然不同的講法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
一種說法是“陳村種”原名為“陳村粽”。相傳,在陳村有家賣粽的老板,想錢想得發瘋,甚至希望鬧饑荒而使自家粽子大賣,亦不管鬧饑荒的后果。所以大家就說這老板“得升米,望饑荒”。
由于他們家的粽太出名了,人們把他們家的粽子就叫“陳村粽”,后來,“陳村粽”說得多了,時間一長,“陳村粽”就變成了“陳村種”,含義也有了不同。
“陳村種”變成了一個俗語,它的全句的意思是:陳村種,得升米,望饑荒,得兩升,冇埞裝。用來形容某人有了一塊錢,不管自己明天如何,一下子先吃掉九毛九。顧前不顧后,顧上不顧下,愈窮愈目光短淺,越沒有錢越要瞎花,帶有二世祖、敗家子的意味。
陳村種亦有另外一種說法,話說陳村人用水洗腳之后,不習慣抹腳,洗腳唔抹腳,直接揈下腳揈干(甩一下腳甩干),亂咁揈,揈得快,干的快(亂甩腳,甩得越快,干得越快)。廣東人以水為財,亂花錢的叫做亂揈錢,借陳村人洗腳習慣,就有俗語:陳村種,洗腳唔抹腳——亂揈。
總之后來大家就將有錢花盡,顧前不顧后的人稱之為陳村種。
而一個地方俗語的來源形成如此眾多說法,也足證這個地方文化內涵的豐富與獨特……
(文/綜合整理,編輯/飛鳥)
順德城市網(www.006323.com)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件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均受中國法律和/或相關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法律的保護,屬順德城市網和/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擁有。
除非中國法律另有規定,未經順德城市網書面許可,對順德城市網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或在非順德城市網所屬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版、發行、播放、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
違反上述聲明者,順德城市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順德城市網法律顧問:廣東力創律師事務所 沈密律師